↑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多选题 2 题,单选题 12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多选题 共 2 题
  1. 关于电源与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内电路中电流也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B. 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内电路中电流由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C. 外电路中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内电路中电场力对电荷也做正功

    D. 外电路中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内电路中非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A放在带负电的可以看作点电荷的导体B附近,达到静电平衡后,则有

    A. 导体球A左端的电势高于右端的电势

    B. 导体球A左端的电势等于右端的电势

    C. 当导体球A接地后,导体B的电势将降低

    D. 当导体球A接地后,导体B的电势将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如图所示为处于静电场中某空腔导体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O为空腔导体内的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O四个点中,电场强度O点最小,B点最大

    B. A、B、C、O四个点中,电势O点最小,B点最大

    C. 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 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他点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

    A. 可能变大   B. 可能变小   C. 一定不变   D. 不能确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虚线为某电场的等势面,有两个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不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从A点飞入电场后,沿不同的径迹1和2运动,由轨迹可以判定(     )

    A.两粒子带电多少一定不同

    B.两粒子的电性可能相同

    C.两粒子的电势能都是先减少后增大

    D.经过B、C两点,两粒子的速率可能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球A所带电荷量为+4Q,球B不带电.现将球B与球A接触后,移到与球A相距为d处(d远远大于小球半径).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此时两球A、B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是( )

    A.    B.    C. .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 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C. 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D. 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实验室有一盏“40  V 5.0 A”的弧光灯,要使它接入220  V的电路中能正常工作,应该(  )

    A. 串联一个阻值为36 Ω的电阻后接入电路中

    B. 串联一个阻值为72 Ω的电阻后接入电路中

    C. 并联一个阻值为36 Ω的电阻后接入电路中

    D. 并联一个阻值为72 Ω的电阻后接入电路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只电熨斗,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M是测温旋钮的内部接线端子.旋钮上分别标有“高”、“中”、“低”、“关”四挡,每挡对应图2中的一种接线端子的接线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②为“高”挡   B. ③为“中”挡

    C. ①为“低”挡   D. ④为“关”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 由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池内阻符号为r,电键S原来是闭合的.当S断开时,电流表(   )

    A. r=0时示数变大,r≠0时示数变小

    B. r=0时示数变小,r≠0时示数变大

    C. r=0或r≠0时,示数都变大

    D. r=0时示数不变,r≠0时示数变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逻辑电路的符号分别表示

     

    A. “与”门、“或”门、“非”门   B.“与”门、“非”门 、“或”门

    C.“或”门、“与”门、“非”门    D.“或”门、“非”门 、“与”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3•河南模拟)在两块带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金属板M、N之间,垂直于金属板放置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棒AB,如图所示.当达到静电平衡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棒上A端电势高于B端电势

    B.金属棒上A、B两端电势相等

    C.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棒的A端带正电荷

    D.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棒的A端带负电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已知R1为半导体热敏电阻,R2为锰铜合金制成的可变电阻,若发现灯泡L的亮度变暗,可能的原因是( )

    A. R1的温度逐渐降低

    B. R1受到可见光的照射

    C. R2的阻值逐渐增大

    D. R2的阻值逐渐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描绘标有“3.8 V  0.3 A ”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100 mA,内阻约2Ω)    A2(量程0.6 A,内阻约0.3Ω)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kΩ )       V2(量程15 V,内阻约15Ω )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Ω)   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为100Ω)       R2(最大阻值约为10Ω)

    电键S,导线若干。

    (1)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 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_____,电压表_____,滑动变阻器____,电源____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电阻为_____Ω;当所加电压为3.00 V时,灯丝电阻为_____Ω,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R-U图象,可确定小灯泡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示意图,最接近(丙)中的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在进行扩大电流表量程的实验时,需要知道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和内阻。他设计了一个用标准电流表G1来校对待测电流表G2的满偏电流和测定G2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G­1的量程略大于G2的量程,图中R1为滑动变阻器,R2为电阻箱。该同学顺利完成了这个实验。

    ①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其合理的顺序依次为(填步骤的字母代号);

    A.合上开关S2

    B.分别将R1和R2的阻值调至最大

    C.记下R2的最终读数

    D.反复调节R1和R2的阻值,使G1的示数仍为I1,使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R2的最终读数为r

    E.合上开关S1

    F.调节R­1使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此时G1的示数为I1,记下此时G1的示数

    ②仅从实验设计原理看,用上述方法得到的G2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③若要将G2的量程扩大为I,并结合前述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结果,写出须在G2上并联的分流电阻RS的表达式,R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3 题
  1. 已知,规定离场源电荷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之后,在点电荷电场中电势φ与场源电荷电荷量Q及离点电荷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为φ=k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如图所示,某处固定一带电量为Q=+1×10-6C,可看做点电荷的带电小球,另一电荷量为q=+4×10-12C的试探电荷从电场中A点沿曲线(图中实线)运动到B点,已知A、B两点与带电小球球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rA=20cm,rB=10cm.求:

    (1)A、B间的电势差UAB;

    (2)从A到B过程中,试探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为一个从上向下看的俯视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放置一条光滑绝缘的挡板轨道ABCD,AB段为直线,BCD段是半径为R的一部分圆弧(两部分相切于B点),挡板处于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圆的直径MN平行.现使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从斜挡板内侧上某点释放,为使小球能沿挡板内侧运动,最后从D点抛出,试求:

    (1)小球从释放点到N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最小距离s;

    (2)在上述条件下小球经过N点时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8 V,内阻r=2 Ω,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相距d=2 cm,当变阻器R2的滑片P恰好移到中点时,一带电量q=﹣2×10﹣7C的液滴刚好静止在电容器两板的正中央,此时理想电流表的读数为1 A.已知定值电阻R1=6 Ω求:

    (1)带电液滴的质量(取g=10 m/s2).

    (2)当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迅速移到C点后,液滴到达极板时的动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