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4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其他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雕塑之美)

    (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

    1.根据选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和_____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2.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4.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 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 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 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gòng)      违背(wěi)      惟妙惟肖(xiāo)

    B.瞬息(shùn)      相称(chèn)      栩栩如生(xǔ)

    C.缥缈(miǎo)      怆然(chuàng)   目不忍睹(dǔ)

    D.譬如(pì)      涕下(tì)      信手拈来(niā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古典韵味和现代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B. 《流浪地球》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表现得栩栩如生。

    C. 清水绿岸,鸟语花香。枣城湿地公园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D. 学校不断加强作业教学改革,对于体验式的作业,鼓励孩子们尽可能自己完成,避免家长越俎代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pì_______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shè_______影家把它照一幅(   )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   )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yù_______心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   ),不会有丝毫错误。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加点词。

    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处标注恰当的标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__________)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__________)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