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何尊(下图)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在周成王时期,为贵族“何”所作。内底铸铭文:“唯王初雍,宅于成周(洛邑)……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又民。”铭文中“中国”两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一词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但其意义十分重大。材料中的青铜铭文可以佐证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度确立标志

    B. 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

    C. 贵族权力、财富的象征

    D. 周天子一统天下的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测到西汉时期。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学,终身吃素,并倡导素食,大大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饮食变化

    B. 新思想文化因素的大力推动

    C. 战乱时期导致人们生活困苦

    D. 小农经济推动社会生活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几乎从汉以后的帝王都有起居注,汉时,在位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尚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史书具有借鉴和制约皇权的作用

    B. 皇帝注重修史并反复修改和润饰

    C.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不同

    D. 皇权开始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宋时期同业的店铺都有“行”的组织。唐朝后期,皇室通过行商征购宫廷需用的货物,(称为“官市”或“宫市”)。“宋太宗时,设置杂买务,为宫廷购买货物。宫中不准直接向行铺征购,以矫正唐朝宫市的弊害。”到宋真宗时,“诏杂买务,自今凡宫禁所市物,皆给实直,其非所阙者,毋得市”。材料说明

    A.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商业的发展

    B. 政府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国家统一促使经济制度的创新

    D. 国家财政税收有了明显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新增加的耕地中,有不少是“瘠岗沙冈”“陡绝之地”的“边际之地”。《农政全书》中曾记载道:“山薯,有人在海外得此种,因此分种移植,略通闽、广之境也。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若于高仰沙土,深耕厚,大早则汲水灌之,无患不熟。”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在农业中占据主导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 有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人口的增长

    D. 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矣”,“有明之无蓉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大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材料意在说明

    A. 废除君主专制

    B. 恢复宰相职位

    C. 力主限制君权

    D. 发展学校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益捐助制度是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它要求雅典的富人在某一年里以贡献财产以及时间的方式来为城邦服务。“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据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财产等级决定了公民义务

    B. 形成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C. 贵族集团的政治地位上升

    D. 城邦政治影响公民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最能准确反映的主题是

    A. 暴力掠夺财富

    B. 争夺市场原料

    C. 世界市场形成

    D. 进行资本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比尔德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中指出:“经济是社会最原始的驱动力,同样也是美国宪法的重要推动,拥有财产的人们与没有财产的人们总是形成了社会上对立的利益集团。”在美国宪法制定之前《邦联条款》使得美国各州各行其是,这种局面损害了这些集团的利益、他们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试图对政治施加影响,结果他们成功了。材料重在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

    A. 关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B. 利益集团博弈妥协下的产物

    C. 启蒙思想家立国思想的影响

    D. 政治体制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俾斯麦很早就在考虑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使他的设想在帝国宪法中得以定型。新体制的形成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材料中的“催化剂”主要指的是

    A. 国家统一保障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B. 容克阶级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C. 政体变革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

    D.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的相互补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根据1851年的调查,英格兰和咸尔上农场总面积为2470万英亩,其中经营面积在10500以及500亩以上的大农场约占78.2%,经营面积在50~100英亩的中等农场约古13%,经营面积在5~50英亩的小农场仅占8.6%。同时,即使是小农场,在经营方式上也完全不同于产业革命以前的小农经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化大生产的普及

    B. 世界市场拓展的刺激

    C. 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D. 国家外交政策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如此密切的结合。它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认为它是“感情,而非理智;相对于脑与心”。符合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思潮是

    A. 浪漫主义文学

    B. 现代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亚非拉文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法系被公认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独树一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观点对中国古代法制特征的论述各种各样,概括起来无非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家族主义”“义务本位”“以刑为主,民刑不分”“司法行政合一”这几点对于中华法系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特征,陈顾远先生在《从中国法制史上看中国文化的四大精神》一文中,将中华法系的特质和基本精种概括为:“天下为公的人文主义”“互负义务的伦理基础”“亲亲仁民的家庭观念”“扶弱抑强的民本思想”。“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

    ——插编自《谈谈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认识》《中外立法制度比较》

    材料二  公元前49年,罗马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倒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料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造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遂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对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欧洲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政治上各种斗争的彩响,罗马法复兴的各种内在和现实需求开始显现。罗马法复兴的真谛并不在罗马法本身,而在于以它为承载而体现出来的时代要求

    ——摘编自《历史》《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中华法系特征“独特性”的主要原因,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2)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古罗马法的演变过程,阐释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复兴”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遲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一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持的推动力和力量。

    关于这些草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成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

    围绕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9条: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杜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新京报》:“农民工”这一特定时期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也即将消弭,被人为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管理步入统一时代,打破“农业”与“非农业”的政策壁垒。《人民网》: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人曾经把农民工比喻为“风中的无脚鸟”,他们随着中国经济大潮的起落,往返于城乡之间却苦于在城市无枝可依,耗尽力气后只能重回故国。通过此项改革,有望实现以他们为主体的城镇化,以及他们自身的市民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政府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变化。简述20世纪5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1991年5月28-29日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决定:用“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大幅度精简部队,组建一支的主力防御部队、一支7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和各成员国式装力量组成的后备部队,以构成北约新的三层次防御体系。

    1991年1月7-8日,北约在罗马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新战略念》,对北约的军事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放弃“前沿防御战略”,从过去主要对付苏联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调整“灵活反应战略”,削减核武器,但仍将保持一定的核威摄力量。

    冷战后不久,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相敲响了北约的大门,申请正式加入北的,出现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1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吸纳为会员。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七国,成为北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该组织的成员国也由先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达到28个。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势必会对北约自身及各成员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全球安全格局尤其是欧洲安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约组织建立的宗旨,且概括其九十年代战略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伊受努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1770年后,他转向哲学研究,浓郁的宗教家庭气氛和严肃的生活态度成为他研究哲学的重要背景之一。而随着统治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市民一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非常软弱,政治上十分怯懦屈从于封建容克地主,同时新型现代国家如雨后春异般地不断出现,更使他迫切地感到需要为人们建立一个最完善的道德法则世界.他因几篇宗教论著遭到官方警告,他说:“为了避嫌,我保证从宗教的课题中辙回,不作公开讲演,也不再写文章,这是我的誓约。”“我知道的不宜说,宜说的我不知道。”最后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等三大批判著作,论述艰深,思裤性极强,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康德认为“人是生活在目的的王国中。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人是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自由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責。”“所谓国家,就是由人民统治自己……专制对人类没有好处,即使对它本国也没有好处,最多给予一个国家表面上的显赫。”“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成为驾取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围套。”“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热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摘编自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康德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