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对比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2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得快乐,其实需要一点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站在陌生的舞台上,无论是生旦,还是净丑,尽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②是鲤鱼,就在自己的清流里尽情遨游;是雄鹰,就在自己的蓝天里任性飞翔;是骏马,就在自己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③减少一点欲望,减少一点苛求,不走极端,不求完美,尽力就好

    ④因为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水平有高低,不必拿第一来压自己,不用拿别人来逼自己,不要用名次来恼自己

    A. ③④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模拟/模样     鞠躬/笑容可掬     趋之若鹜/好高骛远

    B.怪诞/涎水     惶恐/惊慌失措     鲜为人知/屡见不鲜

    C.狂澜/谰语     教诲/讳莫如深     气冲斗牛/斗志昂扬

    D.堆砌/沏茶     闲暇/闻名遐迩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商酌    默契    莫名其妙    颠沛流离

    B.诘问    繁琐    忧心冲冲    轰轰烈烈

    C.陡峭    循环    海市蜃楼    以身做则

    D.战栗    拯救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在民间是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B.大兴安岭到了三四月还是冰天雪地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C.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

    D.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不耻下问,向当高中教师的爸爸请教解题的好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 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6)《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__(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叫__________(人名)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他们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其中的两次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主任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两种活动方案,请你也开动脑筋再设计两种。

    方案一:寻孝亲敬老名言

    方案二:讲孝亲敬老故事

    方案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请你列举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学生应如何尽孝?请你提出三条具体建议,并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火车

    许锋

    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

    ⑤列车开往北大荒。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但是没有。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

    ⑥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

    ⑦那时父亲在部队。每年,母亲都要带着孩子们去部队探亲。到了孩子们大一些时,母亲就不需要那么受苦了。列车上的夜似乎只有铁轨的磨擦和撞击声,一点都不悦耳。孩子们在噪音中酣然入睡。大一点的孩子自己睡,母亲抱着小一点的挤在中铺。大约是半夜吧,母亲听到了查票的声音。她更紧地抱着孩子,几乎要将他裹进她的身体。而且,尽可能地靠边,甚至,她用一条腿把他压在下面。他就醒了。他很压抑。他在周围紧张的气氛中,终于知道,他如果要晚上睡在卧铺上,是需要补票的。否则,就得回到硬座车厢去。乘务员登在梯子上看看,没发现他,就下去了。从年轻时开始坐火车,母亲大概也只钻过这一次空子。微不足道的一次,却让她紧张与慌乱。

    ⑧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

    ⑨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车。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她又没有手机。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

    ⑩孩子要下车了。孩子出了软卧包厢门,回头望母亲,母亲坐着,她的眼神有些复杂。紧接着,她追到车厢门口,悄悄对孩子说,对面要是老太太就好了。母亲的对面是个时髦的女孩。母亲说,怕孙子捣蛋人家烦。孩子笑笑,说,早前您带我们两个,现在只有一个,您看住不就行了。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

    ⑪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窜下跳。

    ⑫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

    1.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

    2.第①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加点的词“也算是”的理解。

    3.第1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

    4.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①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②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③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④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⑤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到这里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方言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⑥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不可开交。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⑦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的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的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了一遍,用手去拉扯了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了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⑧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⑨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⑩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选自《美文精选》,有删改)

    1.请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3.文中“修鞋的女人”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从内容和主题两个方面简要说说结尾的妙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选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_____)

    (2)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用________ 、________衬托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感情。一个“_______”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谢谢你,______________》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这个世界,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读了上文,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