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综合题 5 题,选择题 25 题,填空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材料一中说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红军长征主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应该如何理解?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不能简单抄材料)

    (3)“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说说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学良、杨虎城劫最高统帅,目无党纪国法,形同叛逆,不‘讨伐’不足以张法纪!”

    ——何应钦(——摘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苟有其他途径可寻,又何必军事解决呢?”“若使用武力,倘处置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战祸,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

    ——宋美龄(——摘自《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三  将对何应钦的行动“不借给予援助”;要求南京“绝对不能与张学良妥协,否则日本政府将不能坐视。”

    ——日本(——摘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  “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

    ——英美(——摘自《纽约时报》)

    (1)概括上述四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情况?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和日本、英美方面对于事件持什么态度?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此事变的发生持什么态度?此事变的解决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表一)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飞机、舰艇等

    小米加步枪,很少的大炮

    拥有人口

    3.39亿人

    1.36亿人

    控制地区

    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面积占全国的76%

    小城镇、乡村和偏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4%

    战况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失败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材料二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二)

    民工

    543万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副

    牲畜

    76.7万头

    筹粮

    9.6亿斤

    (1)材料一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就打败国民党?(请从战争的性质、指挥决策、军队士气、双方战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3)阅读表二,你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有什么感受?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指的是俄国通过这次战争

    A.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B.强迫中国大量赔款

    C.增加开放通商口岸 D.获取更多非法权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挽联中称赞的“公”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丁汝昌 D.李鸿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觉悟了的“少数人”指的是

    ①曾国藩   ②李鸿章   ③左宗棠   ④张之洞   ⑤洪仁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军歌声中打响的北伐战争目的是

    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实现全国的统一  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巩固国共第一次合作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B.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C.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夺取政权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

    B.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伍修权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兴奋激动的心情:“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麈战急,遵义城关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首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A.娄山关大捷 B.遵义会议召开 C.吴起镇会师 D.三大主力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9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六个法定的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遇难同胞。这是为了纪念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惨死的同胞?

    A.旅顺大屠杀 B.屠杀义和团 C.南京大屠杀 D.日本“三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的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指挥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美国非常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

    D.美国派兵参加亚洲人民的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中的内容反映的是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的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思想

    封建旧文化、旧思想

    倡导人性、理性的民主思想

    军事

    军备落后,冷兵器

    坚船利炮,热兵器

    对外

    闭关锁国

    加紧对外殖民侵略扩张

    文明类型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A.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B.英国工业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

    C.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D.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扩张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两幅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各项中,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提出了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A. 新文化运动诞生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人民军队的创建

    D. 国民大革命发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

    A.彭德怀、贺龙 B.刘伯承、邓小平 C.林彪、罗荣桓 D.陈毅、聂荣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 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________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1年4月,______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因寡不敌从,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创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