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陆/凉     牲牧业     延/顺摸瓜

    B.女/将     劣/迷藏     罪/穷兵

    C.吞好     等/万户     本/百不挠

    D.单弱     褶/文绉     声/引高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磐石    陪笑脸   骇人听闻    惹是生非

    B.寒暄    发祥地   别出新裁    安之若素

    C.雾霭    蹚浑水   因噎废食    义愤填膺

    D.赋与  高品位   食不果腹    和盘托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羊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王老师说:“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全班四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搞清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然后再作出判断。”

    D.正在规划之中的内蒙古至海南高铁将会成为中国继沿海高铁(青岛到深圳)、京沪高铁、京九高铁(江西段已经动工)、京广高铁之后的第五条南北大干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判断一个人有无大局观,要全面考察,尤其是要考察是否具有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能力,那种目无全牛、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堪大任的。

    B.目前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对中国人来说还“远在天边”,他们对此无切肤之痛,难怪国内舆情、网络,对此表现得不尴不尬

    C.《经济学人》杂志近期撰文评论乌克兰危机,说西方制裁“终结了西方与俄罗斯长达25年希望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可谓一语中的

    D.格力集团的能源革命战略谋划已久,其战略布局早在五年前就开始铺垫了,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堪称处心积虑,志在必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B.台湾顶新集团因“馊水油”事件陷入危机,台湾餐饮业召集会议,通过了全面抵制“顶新”产品,而这一事件也波及到鼎新集团另一品牌“味全”。

    C.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日前公布,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该模式将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程度,凸显了高考的公平性。

    D.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0月9日宣布,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               壁:壁垒

    B.有美人名虞,常从                  幸:被宠幸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也   王:称王

    D.纵江东父兄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怜:可怜,同情
    2.下列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夜起,饮帐中。    入无法家拂士

    B.天亡我,我何渡为?    不知东方既白

    C.于是项王悲歌慷慨      今其志反不能及  

    D.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 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文言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①(羽)乘势起陇亩之中   ②(羽)放逐义帝而自立

    ③(羽)身死东城       ④(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诏不从,清臣固争,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下失民望、上天意者      戾:违反

    B.即翰林侍读学士            除: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诏不从       格:抗拒

    D.清臣奏不可              执:坚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范仲淹、余靖言事被黜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D.清臣固争,疏其跋扈不臣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         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4分)

    (2)丁父忧,言者以清臣知兵,请起守边。(3分)

    (3)(韩)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灌等列。《淮阴侯列传》   (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6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祖本纪》

    (2)诗曰:“高山仰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弗复也。《论语》

    (4)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5)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6)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率先推出的一种基于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的通过网络来为广大用户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从而为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今天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一枚古老而美丽的月亮,沉淀在江河的激流与浩瀚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稻谷的光泽与禾香里;也沉淀在文化的博大与风韵里,_______________,沉淀在宋词的悠扬与浪漫里。在任何一个地方掬起一捧水,都会有一个月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常熟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和柳如是①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③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为“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我猜想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希望红豆“神树”给他们带来纯真美满的婚姻爱情?抑或不育不孕者希冀“神树”治好他们的生理疾患?可是,他们是拜错了“神”的呀,要知道,钱柳爱情最终是以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剧落幕的,而这棵红豆树也有如此漫长的年头未开花结果了,它还能管得了人间情爱的“开花结果”之事吗?

    ④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他在谈萌发写作此著缘起时说:“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析】
    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一一位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陈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为一位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⑤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老公在胎仙阁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⑥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⑦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⑧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

    ⑨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座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而不群的身姿!

    ⑩绵密的细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惆怅和忧思……

    注:柳如是(1618~1664),秦淮名姬,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大官僚钱谦益。清军兵临城下,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氏硬拖住。
    1.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试分条作答。(4分)
    2.结合原文,解释第四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3.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4分)
    4.作者通过写作本文,表达了自己对待历史的观点态度,试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桃花年年迎春放,荷花夏日别样红,菊花枝头傲秋霜,梅花赢雪一段香。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每一朵花都开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