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这些整合

    A. 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

    B. 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

    C. 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D. 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洪武九年(1376),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随后地方还设立了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和掌司法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三者互不统属,直接面对中央。这种建制规划

    A. 基本承袭了元朝体制以加强君主专制

    B. 使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进行分权并立

    C. 开启了明代行政体制中民主建设的典范

    D. 标志着明清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 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

    B. 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

    C.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的思想

    D. 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洪武十三年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这一变化是

    A. 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 六部官员勤政廉洁的结果

    C. 源于中枢机构的调整

    D. 科举考试更加严格的反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古罗马法规定合法婚姻的成立须满足:双方是罗马市民,男性已达适婚年龄,女性具有结婚自然能力,且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罗马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B. 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 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 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有些法学家甚至认为“一切定义,在法学上都是危险的”。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更加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D. 忽略了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8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受到民众的欢迎。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意识相对淡薄

    B. 宪政基础初步确立

    C. 仍受历史传统的影响

    D. 君主专制影响深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些做法

    A. 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

    B. 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

    C. 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

    D. 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道:“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能称为历史。”依据此材料,下列选项中符合观点的一项是

    A.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

    B.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

    C. 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

    D. 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 唐朝设政事堂议政

    B. 元朝设中书省

    C.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

    D. 清朝设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犮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

    ——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自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

    ——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