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对比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2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翘首以待(qiáo)  嫉妒 (jì)     池沼(zhǎo)     教诲 (hǔi )

    B.花团锦簇 (cù)    轮廓 (kuò)    埋怨(mán)     虚幌 (huǎng)

    C.氯化钠   (lù)    穹顶(qóng)    倔强(juè)    哽咽 (yè)

    D.拾级而上 (shè)   遒劲(jìn)   夯实(hāng)     眼眶 (kuā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无动于衷   肆意忘为   脉膊    萤火虫

    B.积雪初溶   满院狼藉   烦燥    自出新裁

    C.粗制烂造   雷霆万均   通缉    嘎然而止

    D.人声鼎沸   为富不仁   泄气    眼花缭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大批读者。

    B.今天展会人山人海,所有参观的人都是浮光掠影。

    C.又是一年期末季,各科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

    D.这里的园林设计精巧,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通过这次禁毒讲座,使我们明白了毒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千万要提高警惕的道理。

    B.华为在2019年1月推出的5G多模终端芯片,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全面开启5G时代。

    C.这种赛车模型颜色靓丽,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完全按照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式样缩小64倍制成。

    D.央视今年的中秋晚会包括由“花月圆”“山河恋”“共婵娟”三个篇章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及有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消散)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领悟)

    C.互相轩邈(高,这里是向高处伸展) D.急湍甚箭      (超过)

    2.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猛浪若奔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就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有山水相映之美、缤纷的色彩之美,也有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景色的自得,也流露出能与如谢灵运般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愿望。

    C.乙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对仗工整,且与《三峡》(郦道元)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D.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山水美景,都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表达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情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诗文默写。

    ①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李白)

    ②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浣溪沙》(晏殊)

    ④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如梦令》(李清照)

    ⑤杜甫《春望》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别情感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别上当,发热内衣不会生热

    ①凛冬来临,发热内衣横空出世,击中了很多人的"要害",被商家封为"过冬神器"。而在受到追捧的同时,追问和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发热内衣究竟能不能发热?它的保暖效果真的有商家说的那么神奇?"

    ②大多数发热内衣商家都声称,他们的发热内衣里有一层“高科技”材料,可以自己发热,保暖效果是传统纯棉保暖内衣的好几倍。

    ③然而,在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张天骄看来,商家宣称的“自己发热”概念完全不符合科学常识。“自发热这个概念是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一定需要有能量来源。”

    ④据了解,发热内衣概念源自日本。2000年左右,日本推出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它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产生热量。这种纤维材料最早为登山队员所用,后来推广到普通消费领域。

    ⑤其实发热内衣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材质通过吸湿都可以发热。纤维吸湿发热机理是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通常吸湿发热性能与纤维回潮率有很大关系,纤维的回潮率大则吸湿发热性能好,回潮率小则吸湿发热性能差,比如羊毛、莫代尔纤维吸湿发热效果好,而普通腈纶、涤纶的吸湿发热效果较差。

    ⑥而远红外纤维的发热方式是先吸热再放热。它吸收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能量,比如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另一种能量是环境的热和人体自身的热。远红外纤维吸收了这些能量之后会将其转换成远红外线再辐射给人体,从而实现给人体供热。“色拉姆”就是一种远红外线放射腈纶,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纺丝技术把远红外线放射陶瓷颗粒加入到腈纶纤维中得到的材料。

    ⑦不同于远红外纤维的发热原理,“相变材料比如Outlast材料,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时候,这些材料会发生相变,就像冰融化成水,水凝结成冰一样。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它就像冰融化成水一样会吸热;如果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它就会凝固,相当于水再凝结成冰,因此它又会放热。所以这是一种双向调温的材料。但材料发生相变的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相变范围比较窄,只有在相应的温度范围内,比如说冷到一定程度或者说热到一定程度时,相变材料才能起作用。

    ⑧虽然发热内衣被商家冠以“过冬神器”的名号,但是消费者穿上后感觉与其他保暖内衣没什么区别,并没有感觉它能自己散发热量,而且还不如普通保暖内衣透气。

    ⑨发热内衣和普通内衣的差别不会太大,有发热功能的实际上是里边的一些添加物,因为织物本身必须得是一般的纺织品纤维面料,纤维很细,加进去过多的功能材料很容易断,所以加进去的量很少。因为添加的量少,所以效果都不会特别明显。

    ⑩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发热内衣基本是利用人体自身释放的热量,再返还给人体,最终达到保暖效果,其实还不如多穿一件衣服来的暖和。

    (摘自网络  略有改动)

    1.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知识?请简答。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作用。

    3.文章从几个方面说明商家“发热内衣自己发热”是虚假宣传的?请分点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故乡的番薯

    孙善文

    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②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老家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薯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薯花,虽不起眼,却是那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薯,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

    ③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薯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薯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薯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

    ④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薯,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

    ⑤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薯块的五分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A.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薯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薯根越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榕树根,一条一绦,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

    ⑥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薯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都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薯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月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薯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

    ⑧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陋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B.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

    ⑨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许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

    ⑩玻璃瓶种上了番薯,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番薯已换了角色。

    ⑾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

    1.通读全文,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章托物寓意,托番薯不管是在农村上餐桌,还是在城市变风景,都能随遇而安,寄寓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B.文章围绕“故乡的番薯”,依次写了以下内容:接番薯,吃番薯,忆番薯,栽番薯,赏番薯,悟番薯。“番薯”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C.文中“番薯”具有象征意义,就象征“我”这样的来到陌生城市,努力把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的农家子弟。

    D.“换了生活,同样活好”一句,表达了作者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2.文中,A句的动词使用与B句修辞手法都很有特色,请选一句赏析。

    3.第七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4.为什么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可以温暖“我”的情思?请分点陈述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手机在手,万事无忧。一部手机,给我们带来多少欢乐、惊喜和便利。可你是否知道,那隐藏在手机背后的故事:或许是长辈的疼爱,儿女的孝敬;或许是父母伤心的眼泪,老师无奈的叹息;或许是拥有的艰难或狂喜,成绩滑坡的迷茫,沉迷陷入的悔恨……多少喜乐悲欢,多少纷纷扰扰……请你以看到过、听到过、或正在经历的故事为内容作文。

    题目:手机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如果选择题目①,请先补充完整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有真情实感,立意积极阳光;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是否发现,你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与你同行: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以“同行”为题作文。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如果选择题目①,请先补充完整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有真情实感,立意积极阳光;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过①山农家(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茶③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解析】
    ①过:拜访,访问。②嗔:嫌怨。③焙茶:炒茶,即用温火烘茶。

    1.“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诗歌后两句的“莫嗔”“却喜”,写出的是山农怎样的心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刘三者,工技击,家甚贫。但有薄田三分许,尝遇旱几无以活。既而与家人毕力垦荒,得土二亩,市果苗以植,三载而熟。

    一豪贼闻之,数佯过其家,刘啖①之果。贼以其人少,易之。是夜,伺刘寐,不冠不履,逾墙而入,欲盗之。刘醒,勿惮,持刀鹜伏猱进②,突奔贼,挥刀奋斫③。贼矍然④,竭力挠之,终不敌,仓皇欲遁。刘奋臂一击,贼仆地。妻子闻声至,反接⑤,斥曰:“汝不恩我,反害之,何毒之甚!该杀!”贼股栗欲堕。刘曰:“与其杀之,孰若示众以警其余。”翌日,白吏,吏押之市。示众。

    ①啖(dàn):吃,给……吃;②猱(náo)猴;③斫(zhuó):用刀、斧类砍;④矍然:惊恐的样子;⑤反接:反手捆绑。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数佯过其家(屡次假装)

    B.持刀鹜伏  (像鸭子一样趴伏)

    C.贼股栗欲堕(屁股)

    D.翌日,白吏(报告,告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有薄田三分许,尝遇旱几无以活。

    ②汝不恩我,反害之,何毒之甚!

    3.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刘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了解共产党和红军后,所著的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两则内容,都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结合选文分析这部著作的主题。

    ①我从来都十分留心做到(金步甲)笼子缺少食物呀。蜗牛、腮角金龟、螳螂、蚯蚓、毛虫以及其他一些最受欢迎的菜肴,调换着花样地送进饭堂,而且供应量充足到消费不完的程度。

    ②食尸虫是出类拔萃的炼丹术士,利用可怕的腐败物,造出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材料一)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材料二)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90多岁了。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让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他正在研究第四代杂交水稻,他透露,超级稻有望实现亩产1200公斤。

    她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材料三)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不朽的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也为复兴征程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他们都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

    1.阅读材料一,为这则新闻拟一个25字以内的标题。

    2.材料二他”和“她”分别是谁?请写出人名,并以X中学小华的名义向其中一位编写一条短信,表达你的崇敬。

    3.阅读三则材料后,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