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材料旨在说明

    A. 中国人思想价值观念的落后   B. 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C. 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   D. 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这表明

    A.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B. 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

    C. 广东省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

    D. 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 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 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 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家”是和谐的,温馨的。以下是关于该字写法的发展演变,这一演变体现了

    A. “家”的内涵逐渐扩大

    B. 汉字逐渐走向成熟

    C. “家”赋予了不同意义

    D. 中国书法日臻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认为儿子帮助父亲打架而误伤父亲的行为应当宽恕。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野蛮残酷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 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 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 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D. 取决于中苏地缘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6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

    A. 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B.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主张

    C. 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不仅肯定了市场调节作为计划调节的补充是必需的和有益的,而且把计划调节区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这一认识。

    A. 推动当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突破了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广州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组成。……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并保持技术优势。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不仅加剧了交战各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和平、面包、自由”成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和平运动迅速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建立。战争的极端残酷性和欧洲人口因大战而大量死亡,使欧洲的民众感到精疲力竭并产生厌战情绪,英国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有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历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种胜利成果中生长出来的。”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一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鸿章是新旧思想的连接点,他既有着向西方学习的先进思想,但是同时又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制约。李鸿章思想的第一阶段止于器物方面的认识,即仅认识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力量。李鸿章思想的第二阶段对近代中国的认识已开始触及政治与制度层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受命前往日本议和,该事件以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终。当李回国后,骂声四起,他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这时起,他在制度层面的认识有了转变。他说:“变法者兴,守旧者殆。”而后,他也因表示支持康梁的变法而被迫离京,并被降职为两广总督。可见,李鸿章的思想并非一潭死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真正具有近代外交思想的官员,无论是与列强谈判还是周游列国学习,都表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近代外交家形象。然而,李鸿章是一个悲剧的政治家,他既是一个旧时代的维护者、殉葬者,也是一个被新时代迅速淘汰的开拓者。他致力修补的清王朝“破屋”已经倒塌,而用来“补天”的石块,却成为新世界发轫的起点站。

    ——摘编自庞志远《历史夹缝中的艰难与无奈——评李鸿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作出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