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作文题 1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作文题 共 1 题
  1. 题目一:

    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了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小小的莺鸟……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如果选(二)要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 “突破”;(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

    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áo首而望、屏息凝神,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á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四面水花则qiǎo然不惊。如梦初醒的观众用zhèn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C.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D.《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B.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C.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中国政府今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珍视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隐天蔽日。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中用夸张手法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国的___________,他被誉为____________,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昆虫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称食粪虫为“清道夫”。

    B.在作者笔下,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用了拟人的修辞,读起来情趣盎然。

    C.作者详写了自己坚持弄明白象态橡栗象的产卵方式及过程,是为了告诉读者探索的过程常常是曲折而且困难重重的,但是坚持下去终将探明真相的道理。

    D.《昆虫记》十大册,语言幽默风趣,他的《蝉》和《猫》,让我们印象深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据新华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一线9月23日清晨,用“一箭双星”发射成功的捷报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祝福。当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星导航卫星。

    (材料二)近日,就在大家为微信头像换国旗头像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国旗做头像违法”的消息又引起大家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但没有明确规定国旗图案不能作为自然人在社交平台上的头像,因此微信用户使用国旗头像的行为本身并不违反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大家在使用这面“小国旗”时,还要注意微信头像和微信账号本身是否含有不合法的、侮辱性等内容。如果将国旗图案贴在淫秽、色情或其他侮辱性图片及字眼上时,就肯定是违法的了。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旗做头像”是否违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请根据材料二,晒一晒你的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 ①官军

    岑参(唐)

    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④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⑤,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火焰山。赤亭:地名。在今新疆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⑤酒家垆(lú):酒家。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边疆地区的天气炎热、偏僻荒凉,表现了环境的恶劣,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之情。

    B.颔联暗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C.颈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住,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提出此次“击胡”的使命,抒发了对李副使的依依不舍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张孝基仁爱》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邻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孝基使灌园(____________)

    ②孝基怪之(____________)

    ③其子丐于途(____________)

    ④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得灌园以就食

    A.可以为师矣 B.以刀劈狼首

    C.静以修身 D.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张孝基是个什么样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在他的调查里,超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我们的眼睛会更容易疲劳,也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进而诱发更多眼部疾病。这种看似并不严重的状态积年累月会影响人类视力,特别是代际视力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估,到2050年,全球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近视,而东亚地区这个比例会更高。

    ⑥那么,医生能给我们提供帮助吗?

    ⑦“阳光对视觉发育的影响,是小儿眼科和视光学领域最热的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眼科医生文静说。大量研究数据证明,太阳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够形成周边离焦,减缓眼轴伸长,还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光谱均匀的日照对眼睛也有保护作用。

    ⑧对照太阳和屏幕的光谱,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太阳的光谱,是一种连续的全光谱,它拥有不同波段的光,这种光源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均匀地弥散在我们的眼睛里,温和而均匀地剌激视网膜细胞发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养护着人类的眼睛。研究者的建议是,儿童需要每天在至少1万勒克斯的光照下待3个小时,才能有效避免近视。但问题是,它很难实现……

    ⑨每年夏天,很多小升初的孩子会来医院看眼睛,他们在诊室里崩溃大哭,无法接受自己一生要与衰弱的视力共存这个事实。而在此之后,他们还将继续面临一个更严酷的世界,永远在线,永远看着屏幕工作。只不过,活在此刻,还是要放下工作,走出房间,去晒晒太阳。

    (摘自《博客天下》2018年第2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不断释放的新的刺激点。

    B.电子屏幕设计本身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1/3。

    C.使用电子屏幕会影响泪腺分泌,并诱发眼部疾病。

    D.太阳的光谱拥有不同波段的光,经过长距离的传递,能养护人类的眼睛。

    2.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3.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今年的两会上,很多代表提出“加强视力保护应是国家战略,全社会的行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保护眼睛,提高视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张伟昊的《把感动化为行动》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近日,一则“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再度刷屏:

    ②年逾六十的徐屹是山东青岛的一名送奶工。一天,他在某小区送奶时,突然发生了燃气闪爆。本可以快速撤离现场的他没有选择走开,而是毫不犹豫地深入险境、疏散住户。冷静处置火情、转移受伤老人、通知每家每户……23层,180户,直到全楼所有居民都安全下楼,他才离开,衣服上满是血迹,身上多处受伤。徐屹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善举让我们无比感动。

    ③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我们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

    ④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值班员徐前凯,奋不顾身推开横穿铁轨的老人,自己却失去了右腿;天津牛家牌镇的李士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冰河救人;辽宁丹东火车站,热心人自发接力,将病人安全送达沈阳……他们一次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但却总是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⑤古语有云,“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些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⑥然而,怎样把感动之心化作行动之力?怎样让见义勇为成为大家的自发选择?这些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⑦从社会来讲,多地都有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这就是一种正向激励。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守护好这些“身边的好人”,就是对善行的良好倡导。

    ⑧对个人而言,则不应该患得患失,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次举手之劳的帮扶、一场传递爱心的志愿服务,都会让整个社会多一份道德的温度。

    ⑨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这好比一颗种子,让它发芽、开花,我们就会把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这样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30日,有删改)

    1.本文开篇引用了“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A.“我们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⑤段引用古语,阐述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的观点。

    C.见义勇为应是自发的选择,作者对于社会上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持否定态度。

    D.第⑨段“种子发芽、开花”的比喻是为了阐述把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让整个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这个道理。

    E.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论述的,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片片蝶衣生》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以“片片蝶衣生”为题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人有人性,花有花性。试比较选文第⑦自然段与下面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