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5 题
  1. 下图为我国1998-2016年人口重心迁移折线图

    1.1998-2016年我国人口重心向

    A. 东北方向移动 B. 西北方向移动

    C. 一东南方向移动 D. 西南方向移动

    2.推测上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原因是

    A. 东南地区经济发达 B.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C.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 D.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 固定根系 B. 保水保肥 C. 保热保气 D. 团粒结构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 稳定沙丘 B. 减弱蒸发 C. 提供有机质 D. 滋生微生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00一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工业都在东北部的载英格兰地区(如下图),后来纺织制造业开始转向南卡罗来纳州。经过大半个世纪后,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业不断外迁,首先离开的是裁缝工厂,接着机械程度较高的布料工厂也外迁,只有地毯行业和面向“小众市场”的纺织企业(如生产消防阻燃布的公司)得以存在下来。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纺织制造业由新英格兰向南卡罗来纳州转移的主票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工人工资水平低

    ④土地价格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在南卡罗来纳州许多纺织企业都外迁东南亚、拉美地区寻求发展的今天,地毯行业仍大部分留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A. 运输成本高 B. 技术水平高 C. 资金实力雄厚 D. 市场需求量大

    3.面向“小众市场”的纺织企业得以存在下来的主要原因

    A. 运输成本低 B. 生产规模大 C. 技术含量高 D. 排放污水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福建阂闵南传统建筑中,“冷巷”有两种,一种足室内连接各房间的通道,此巷道长期不受太阳辐射,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生活余热少,称为“室内冷巷”,左图为室内冷巷年面图)。另一种是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此巷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通风顺畅,温度较低,称为“露天冷巷”(右图)。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从而达到通风效果,称为冷巷效应。

    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气运动的角度推测,右图中室内冷巷在通风中起到动力作用的是

    A. 天井 B. 祖厅 C. 房间 D. 巷廊

    2.左图中室外冷巷最有利于通风的走向可能是

    A. 东西走向 B. 东北一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西北一东南走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现代建筑设计上,常有借鉴冷巷效应的应用设计,下列建筑中有体现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蒙内铁路(蒙巴萨港-内罗毕)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全长480公里.蒙内铁路正线采用单线,为内燃机系统,设计客运时速120公里、货运时速80公里;设计运力2500万吨,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远期规划,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于2014年9月开工,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

    材料二蒙内铁路位置图(左图)和内一罗毕气候资料图(右图)

    (1)描述内罗毕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建设蒙内铁路的主要困难。

    (3)说明建设蒙内铁路对中肯两国的重要社会经济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资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南攀,位于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滦河的水源地二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清朝末年,由于过度的砍伐、连年的山火等原因,赛罕坝逐渐形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高丘。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1962年国家成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历经半个世纪,坝上“三代人”用青春和汗水营造了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衫为主要树种的万顷林海,这些树种抗寒、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期对土壤要求较高,但过湿的粘性土壤不利于其发展。如今,塞罕坝森林、草原、湿地景观再现,荒凉高丘再度变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材料三左图为塞罕坝林海景观图(左图);右图为塞罕坝湿地景观图(右图).

    (1)连年山火是塞罕坝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试分析山火频发的季节及引发山火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落叶松等三种树木能在塞罕坝大面积种植的原因?

    (3)简析塞罕坝形成高原湿地的条件?

    (4)从生态效益角度说明如今的塞罕坝就是“金山银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