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40 题
  1.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鼓吹“边境筑墙,提高关税”等以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言论。这些现象说明

    A. 世界的经济已然呈现多极化

    B. 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 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D. 逆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占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 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 圈地运动的巨大作用

    C. 工业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D. 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

    A. 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 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4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向各国提供贷款促进各国经济恢复

    B.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贸易自由化

    C. 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构建了制度框架

    D.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经济援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A. 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 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目标做法是

    A.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B. 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

    C.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A. 农业走向衰退

    B. 外来作物引进

    C. 作物历经选择

    D. 经济重心南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

    A.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

    D. 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的“它”

    A. 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B.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C. 主要生产民生日用商品

    D. 产品全部供政府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A. 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 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

    A. 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 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 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 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这些观点

    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

    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

    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淡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 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 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1 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这一政策

    A. 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

    B. 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C. 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

    D. 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

    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

    D.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据,因为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下图中最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了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策

    B. 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 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之以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反映的美国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A.通货膨胀率

    B.失业率

    C.财政赤字率

    D.银行存款利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做法

    A. 加剧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

    B. 旨在维护英国的经济地位

    C. 反映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 放松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部分税收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如个人所得税从38%下降到22%,企业所得税从43%下降到25%,而消费税却从19%上升到53%,下列对变化出现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个人所得税下降是因为想减轻资本家的负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企业所得税下降原因是要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

    C. 提高消费税目的是要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 税收额度调整的目的是要加强国家干预,增加财政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题文)据统计,罗斯福每天收到群众来信少则5000多封,多则8000多封。胡佛仅用1名秘书来回答信件,而罗斯福政府则用50名。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 群众热烈欢迎罗斯福新政

    B. 胡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

    C. 胡佛无更多精力处理群众来信

    D. 罗斯福致力于加强政府的职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45年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对这一纲领认识正确的是

    A. 外部有助于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本质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改良方案

    C. 结果上解决了社会贫富分化问题

    D. 手段上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报告所指出的历史现象

    A.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B. 影响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是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

    D. 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题文)“一五”计划期间,分配给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的投资分别为64.9亿元、67.9亿元和69.3亿元,占整个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4%、25.5%和26%,三项合计为202.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5.9%。这些投入合计占到我国“一五”时期财政点收入的19.1%。政府此举

    A. 助长了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B. 利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C. 忽视了其他非国有经济的作用

    D. 导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B. 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

    C. 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

    D. “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

    A. 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 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 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 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根除了“左”的错误

    C. 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 意在纠正“一大二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表明

    A.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放弃

    B. 农村改革有历史渊源

    C. 私有制逐步得到中央认可

    D. 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续活力

    C.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7万吨、320.56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

    A. 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

    B. 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C. 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

    D. 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

    A. 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B. 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 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

    D.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

    A. 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B. 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

    C.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

    D. 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世界某个组织类似于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机构,成员国加入时需存入一笔认缴款,份额多少由其经济地位决定。该组织用各成员国缴纳本金组成基金库,向遇到金融困境的成员国提供国际收支融资,帮助会员国暂渡难关,并实施经济调整和改革。该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是

    A. 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支持

    B. 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C. 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D.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当今世界贸易分成几类:一类为美国出口金融产品、印钞票和“生产”股票、债券……美国生产100美元的成本是5美元,利润为95美元……对美国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各国拿着美元但不到美国买东西,美元永远在美国境外流通。材料反映了

    A. 美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

    B. 美国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

    C. 美国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操纵世界经济

    D.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据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80年代初

    欧洲共同体国家

    美国

    经互会国家

    亚太地区国家

    1960

    20

    53

    11

    13

    1982

    52

    40

    13

    23

    A. 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

    B. 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

    C. 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D. 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下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为了巩固并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利益和领导地位,极力主张建立多边贸易体制,并希望借此取消许多国家实行的外汇管制和贸易体制。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希望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以获得大量资金,从而为战后的经济重建提供保障。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称为“世界银行”。

    材料二  但是在1948年后,欧洲各国主要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来恢复战后经济。与此同时,随着大批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急需大量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由于这些国家数量众多,所需资金巨大,因此迫切需要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开辟资金来源。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银行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的国家已经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的贷款往往选择那些回报率高,经济活力大、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银行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上层人物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好处较多,而下层民众在其中受益较小。此外,世界银行的一些项目破坏了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

    ——以上材料均摘自翟涛《世界银行的作用和局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和欧洲主张成立世界银行的目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银行职能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银行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