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填空题 6 题,作图题 2 题,实验题 6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在学校周围植树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托盘   C. 餐桌   D. 墙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B. 人步行速度约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 8:1

    B. 4:3

    C. 4:1

    D. 2: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 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 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 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因发生_____(选“漫”或“镜面”)反射而形成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此时在桌面垫张白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光射到白纸表面发生_____(选“漫”或“镜面”)反射;这两种反射都_____(选“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_____,它是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_____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_____,体积将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A为海洋馆水下表演者,A'为水外观众看到的A的位置,B处为追光灯(用来照亮表演者,增强观众视觉效果)请在图中画出由B发出的光把A照亮的光路图。

    (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画出图从S点射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6 题
  1. 几位同学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3)如果在月球上完成图乙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小球_____像图甲那样弹起。(填“会”或“不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_____。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选填“大”或“小”)些。

    (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_____(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内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小杯子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杯子的质量为20g,则小杯子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g,然后将小杯子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由此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液体密度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

    (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若一辆货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它需要多长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判断某汽车零件(铁)是否为空心,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测出一个装满水的烧杯的质量为300g,放入该零件后,溢出10g水,此时烧杯的总质量为369g(铁的密度约ρ铁=7.9×103kg/m3),求:

    (1)该零件的体积?

    (2)该零件的质量?

    (3)通过计算说明该零件是否为空心?

    (4)该零件全部采用新材料制作后,零件的质量减少了20g,求:该新材料的密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