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政治文化逐步体系化制度化

    B. 分封制和世袭制等制度出现

    C. 商周之际朝代更替政局剧烈动荡

    D.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鼎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 使美元成为国际性流通货币

    B. 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 美国确立国际金融霸主地位

    D. 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同纲领》颁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B.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D.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御史中丞薛存诚查获僧人鉴虚犯法,当处死刑。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帝宣旨将其释放,但薛存诚不执行旨意,依法予以处决。这事件说明当时

    A. 中央机构运行不畅

    B. 君权受到监察制约

    C. 朝野普遍信仰佛教

    D. 宽仁为法慎行刑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该思潮

    A. 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B. 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D. 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界对“张献忠屠川”一直争论不休,以下是不同史籍和专家关于“张献忠屠川”的历史叙述和认识。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记述

    出处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坑成都民于中园……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明史》

    “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客滇述》

    “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清史稿·王骘传》

    全国著名张献忠研究专家王纲认为“大西政权定都成都后,一开始并没有滥杀无辜……但如果把明末四川人口减少都归于张献忠的责任,就不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首届张献忠全国学术会综述》

    A.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是因“张献忠屠川”

    B.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是因“清军屠川”

    C.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与“张献忠屠川”无关

    D. 明末清初四川战乱较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

    A. 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

    B. 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

    C. 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

    D.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最好的定义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有人则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B. 导致了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C.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D. 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海防观念意识基本沿袭明朝统治者的思想模式。统治者长期重视西北边防,认为“重新疆所以保蒙古,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而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上,即使是因解决台湾问题而留名青史的康熙也有过“台湾省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的念头。清朝水军建立伊始,其方针是“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没有经略海洋、决胜海上的战略思想。嘉庆年间,受“洋盗”蜂起的刺激,朝廷先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八条》等诏令,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海岸线绵长,防不胜防,“为今之计,宜先分险易、权轻重,定沿边海势为北、中、南三洋”。“北洋”以旅顺、威海为重镇,“中洋”以崇明、舟山为重镇,“南洋”以南澳、台湾省、琼州为重镇。如北洋有事,除大沽、旅顺、威海等处防守外,“宜分船两队,一防守海口,一出洋游弋”。如南洋有警,“则调南洋各海船,以扼新加坡及苏门答腊之海峡,迎击于海中”。他还认为中国应“以商为本”、“工商为本”,先富而后强,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以上均摘编自刘中民等《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防观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关于海防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1879年,重新烦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报椐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危机与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题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