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

    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

    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

    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最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 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

    A.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 分封等级秩序彻底消失

    C. 县制从内地推广到边疆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 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 维持家族血缘伦理

    C. 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 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 分封诸侯国   B. 进行封建改革   C. 实行宗法制   D. 推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     )

    A. 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   D.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其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

    A. 乡试   B. 会试   C. 院试   D. 殿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 郡县与封国的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秦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

    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 分管国家具体事务

    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西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行省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 设通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置枢密使

    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刺史   D. 监察御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专制皇权的强化

    C. 血缘政治的衰落

    D. 科举制度的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 清初内阁   B. 中书省   C. 军机处   D. 清初六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这些机构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 专制皇权的强化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监察权力的扩大

    D. 对农民控制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题文)《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军功爵制   D. 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选拔官吏,招揽人才是关乎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大事,古代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呈现出几个阶段。有人评说到:“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逐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施行过哪些制度?

    (2)试评价一下科举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图二及图三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图二、图三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