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8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A. 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B. 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 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D. 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8 题
  1.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 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 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 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 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C. 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 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A. 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 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 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 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 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较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固守华夏中心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说:“我却未见圣人留下几件好算数器艺来,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另一位代表张之洞认为:“夫不可变者,伦纪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说明洋务派

    A.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B.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C.自强求富的思想主张

    D.内部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5年9月,杜鲁门在战后复兴计划中提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其科学技术资源;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充分地承担起各种责任,除非它慷慨大方地和明智地支持鼓励大学、工业界和它自己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工作。这表明

    A. 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战后美国经济亟待复兴

    C. 科技发展日趋自由化

    D. 科技成为美国称霸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近五百年之久的跨世纪社会大辩论,各派纷纷发表本学派的思想主张。虽然各派的观点主张各有侧重,但却有着共同主题。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主题是

    A.扩大各自流派思想的学术影响 B.争夺国家主流思想的地位

    C.探寻重建社会秩序的途径与方案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庄子认为“盗亦有道”“圣盗同源”,把孔丘叫做盗丘,强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表明

    A.庄子之道与孔子之道如出一辙

    B.庄子强调“圣人之道”教育的重要性

    C.庄子主张顺乎自然,返璞归真

    D.庄子认为“盗”是天下祸乱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春秋战国时期,游学之风兴盛,儒家游学区域尽管广大,但日益远离政治中心区域,而法家游学区域不仅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更是日益靠近政治中心区域。这说明

    A.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压 B.法家政治地位日益显要

    C.儒法两家争鸣更加激烈 D.游学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 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 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为“中意友好年”的宣传画,一幅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与秦始皇兵马俑“隔空问候”的图片红遍中意两国,对大卫和兵马俑所代表的两国时代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新兴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B.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文化浪潮

    C.都体现了专制集权制度下的文化创新

    D.都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意识开始转型

    B. 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 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

    D. 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是不同史籍对南北朝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情况

    史料来源

    北齐武平年间(公元570—575年),“凡厥良沃,悉为僧有”

    《广弘明集》卷七

    南朝,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南史・郭祖深传》

    南朝,“吴郡西台寺多富僧,其中法释就拥资百万”

    《宋书·王僧达传》

    北朝,“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即佛教徒)统,资产巨富”

    《北史・苏琼传》

    A.儒学地位动摇 B.寺院经济崛起 C.奢靡之风盛行 D.土地兼并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

    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全盛时期的代表,其在治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求是”的学术风格,具体表现为追寻圣贤原意的“实事求是”精神。据此可知,乾嘉学派

    A.反对空谈义理之风

    B.具有早期人文精神

    C.符合市民文化追求

    D.推动近代学术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由此可知

    A.京剧由徽剧汉剧合并而成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

    C.京剧形成于乾隆五十五年 D.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流行词汇反映时代的主题。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常用的固定短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这反映出

    A.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B.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步流行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陈独秀指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此论述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完全脱离实际 B.无产阶级强烈的政治诉求

    C.广大民众思想的彻底解放 D.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反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之时,共产国际阐明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民权主义,不能当作一般的“天赋人权”看待,“只有那些真正拥护反帝斗争纲领的分子和组织,才能广泛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由此可知,民权主义

    A.必须以民族主义为前提 B.与“天赋人权”有本质的区别

    C.是新三民主义核心思想 D.改善了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

    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70年5月,某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响彻宇宙的中国乐曲使人觉醒,这种(美苏)两头政治局面几乎已经过时了。”此评论折射出

    A.中国开始跨入核大国行列 B.美苏两国已无力遏制中国

    C.中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 D.中国开始致力于国防科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56年后,我国文坛冲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不“言情”的禁区,《小巷深处》《红豆》等一批优秀爱情小说相继出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作家深入社会生活 B.文学界创新精神萌发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左”倾文艺思想被清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这种观点

    A.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神学的世界观

    B.把人的认识从神灵转移到自然界

    C.认为人应当通过具体的感知获得知识

    D.揭示了知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7世纪的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都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实际情况。18世纪则不同,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以上研究侧重点变化说明

    A.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 B.工业革命使人类加大对社会关注

    C.理性主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 D.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他主张“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这一观点

    A.推动了19世纪英国议会的民主改革

    B.对政治制度的构想脱离了实际

    C.是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指导思想

    D.明显受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人类思想中的长期错误认知

    B.确立起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C.帮助人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D.使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

    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衹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英国太古洋行的买办,郑观应颇受器重,年薪丰富。李鸿章邀请他脱离买办,专任轮船招商局帮办时,他“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故“心若械伊,殊难臆决”。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他试图全力将经营管理近代工商企业的经验和才干用之发展民族经济事业,履行其“初则学商成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设计,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

    材料二  郑观应的学习借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一是对落后国家教训的总结。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中国总的国情是人口繁多,劳动力素质低而市场大,故劳动力价抜低廉,所以他主张采用机器的同时也兼用人力。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培养之法——“仿日本师范学校”,学用结合。他还认为一些落后国家不能自强,工商不振,或被瓜分,或为他国侵占,实足为中国之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华山《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对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不同认识,并分析其脱离外商企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的学习西方的内容,并概括其经济思想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