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3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

    A. 批判精神

    B. 自由观念

    C. 加强个人修养

    D. 公民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5 题
  1.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科技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 “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个性化”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

    A. 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 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 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警世通言》第八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A. 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 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C. 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 都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B.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C.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D.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和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该规定的实质是

    A.保障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B.进一步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C.限制各州的立法权

    D.中央政府不再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孙家鼐曾说:“乙未和议成后,士大夫渐知泰西之强……颇有上书言之者”。这里“乙未和议”的结果是

    A.允许宁波等地对外通商 B.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

    C.允许列强在华驻扎军队 D.允许列强享有领事裁判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剑桥中华民国史》:“如果它(指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即幵始筹划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

    B.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导致了“最后的决裂”

    D.中国共产党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D.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

    A.基层民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D.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

    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

    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

    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

    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 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 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 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 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B.西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后人用“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来形容唐代某一书法作品。该作品最有可能的是

    A.王羲之《丧乱帖》

    B.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C.张旭《古诗四帖》

    D.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确定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欧洲的民主制度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A. 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 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 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 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电视片《大国崛起》说到:“受牛顿定律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说明牛顿的科学学说

    A.标志着近代科学产生

    B.颠覆了上帝创世学说

    C.揭示支配自然的法则

    D.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辞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相对论

    A.成功地解释了物理学中光电效应现象

    B.使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巨大进步

    C.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

    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角度和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安排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旨在

    A.否定神创造世纪的理论

    B.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C.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

    D.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所制定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