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 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领导人之间信息传达不畅,1963年6月,美苏签署备忘录,双方同意在紧急情况时使用直接联系渠道,建立起全球第一条军事热线。之后中东战争等国际问题上,双方有多次对话。这主要体现了

    A. 冷战状态下的理性应对

    B. 美苏争霸利于世界和平

    C. 美苏之间呈现合作态势

    D. 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 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 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 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 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1989年至2008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行政案件超过140万件,结案率为99.7%。这主要反映了

    A. 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

    B.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 国家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

    D.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由此可知

    A.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改革比较彻底

    B. 暴力革命的方式已经逐渐过时

    C. 科学理论要顺应时代进步而发展

    D. 工人和资本家的政治地位趋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边境上的苏联驻军,由10个师增加到54个师、100万军人,大有剑拔弩张之势。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由苏联挑起的边境事件竞达4189起之多。这些事件导致

    A.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终止

    B. 中国对外战略出现大调整

    C. 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减弱

    D. 美苏争霸中苏联转守为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材料最想表达的是

    A. 商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放松抑商政策

    C. 南宋时期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并不具有典型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 城市革命道路是照搬苏联经验

    B. 右倾错误的纠正受到了阻扰

    C. 工人运动的影响大于农民运动

    D. 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的《汜胜之书》西汉分为十八节。书中的前四节为作物栽培总论,概括了作物栽培中的总原则;第五至第十七节是作物栽培分论,具体介绍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的栽培方法。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庄园经济占据主导

    B. 农产品面向市场

    C. 农业技术日益成熟

    D. 商品经济较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

    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

    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

    C.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

    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将其土地收人积攒的财富主要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

    B. 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

    C. 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

    D. 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林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表明

    A. 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

    B. 欧洲统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C.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D.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 组织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战

    B. 改变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

    C. 根本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 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 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 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表明工业革命

    A. 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 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C. 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 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 制定了1954年宪法

    B. 颁布《共同纲领》

    C. 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这表明当时

    A. 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B. 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C. 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

    D. 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罗马时期,公民一旦因某些违法行为而使个人名誉减损,将导致其公权和私权受到限制,如:没有资格为他人作证,丧失选举和被选举权,不得担任需要以诚信为基础的公职等。这反映出古罗马

    A. 公民普遍漠视个人名誉

    B. 民主政治出现严重危机

    C. 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D. 公民道德的法制化趋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

    A. 保留了邦联制的某些特征

    B.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C.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

    D.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 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 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A. 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 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萨缪尔·亨廷顿曾认为,1995年的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这个立场或许反映了传统的中国观念,作为一个中央帝国,即中心国家,中国不需要正式盟友……另一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冲突意味着它将重视与其他反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他的这一认识

    A. 肯定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对中国的外交理念存在误读

    C. 强调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D. 是针对世界局势的正确判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说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B. 西欧、日本摆脱了美国控制

    C. 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北宋是我国制瓷业全面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磁窑,但后来只有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被后人合称为宋代六大窑系。由此可以推断

    A.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制瓷业行业竞争很激烈

    C. 南青瓷北白瓷格局确立

    D. 海外贸易影响制瓷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B. 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巨大冲击

    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古往今来,国家治理状况与制度设计、治国理念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政治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是妥协、让步、宽容与和解的艺术,近代民主宪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就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主要矛盾?最终又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妥协?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3)上述近代中外政治妥协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与这种结构上多层次相适应的是市舶机构从市舶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的设置。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常达上十万斤,价值数十万贯。宋代以后,与中国交往最为频繁的国家都是中国的主要海上贸易国,……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分别简析“大帆船贸易”对欧、亚、非三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