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一记载

    A.验证了大禹治水传说 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C.有利于研究中国文明 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战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但在这种混乱中,却孕育着新文明的生机。“生机”的表现最有可能是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一,五帝所不及。”材料中的“陛下”是

    A.周文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隋文帝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讲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作者意在说明丝绸 之路

    A.起到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B.是完备的商业网络通道

    C.开通与西汉政府有密切关系 D.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下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A.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C.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统计,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 增加到二百五十万石。这说明

    A.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B.隋唐具有繁荣开放特征

    C.唐朝的繁盛源于大运河 D.大运河有助于唐朝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世族垄断官职的状况已打破,庶族有了较多的进身机会,可以在朝廷和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打破“世族垄断”的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丞相制度 D.行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唐代很难做到“读书破万卷”,到了宋代就容易多……宋人对古代典籍的整理工作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从而迅速提升文化水准。这主要得益于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政权并立的局面 C.印刷技术的发展 D.中外交流的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果给下图中的事件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B.古代文化政策的演变

    C.中国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嘉庆二十一年(116年),英国派团使华,因不按清朝要求使用礼节,觐见竟宣告破产。嘉庆帝敕谕英王,称:“凡是你们国家的奇巧器物,天朝不会视为珍宝……以后勿要遣使来华,以免徒劳跋涉。”这一外交事件折射出清朝

    A.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B.人口增长,商业发展

    C.商业兴盛,物产丰盈 D.专制强化,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这一战争在外交上,使中国与西方海权国家建立了官方关系,从而迈出了加入国际社会之漫长历程的第一步。”“这一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力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愿望不但出现在身负要职的政治家之中,而目还出现在人数越来越多的开明知识分子手中。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辛亥革命的“时代性和世界性”体现在

    A.推动政治民主化 B.暴力的革命方式 C.反帝反封建目标 D.实现了三民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旧式官僚们忙着准备复辟即位事宜,到处散布着‘真命天子就要重出’的谣言。而对这种局面,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忧虑重重地开始寻求拯救中国的方法。”他们找到的方法是

    A.发动辛亥革命 B.开展新文化运动 C.发起五四运动 D.建立中国共产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漫画信息(图中文字为“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旨在说明

    A.群众广泛参与五四运动 B.军阀割据导致社会黑暗

    C.北伐战争得到人民支持 D.工农武装割据如火如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历史研习小组设计了“沈阳—北京—南京—武汉—重庆”这样一条研习线路,设计该路线的主题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一九四九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作者意在强调

    A.新中国的成立影响深远 B.首届政协会议意义重大

    C.土地改革实现农民翻身 D.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建国之初,中国发展生产首先强调的是农业,其次是轻工业和必要的可能的重工业;但到制定“一五” 计划时却改变为突出强调“五年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这说明

    A.农业比重工业重要 B.“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C.国家在探索中建设 D.“一五”计划仓促执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最先来投资的是港澳同胞。一直到20世纪末,即使在外国客商投资逐步增加的情况下,香港的投资仍占总额的百分之六十。由此可见

    A.改革开放密切了祖国和港澳联系 B.“一国两制”方针成效显著

    C.改革开放政策推动香港回归祖国 D.香港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1972—1980年中美贸易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这部法律文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这部法律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学者在评价新航路开辟时说:“这就像开启了一架高性能的引擎,将中南美洲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泵向欧洲。”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物质交流 B.引发了三角贸易 C.开启了殖民掠夺 D.加强了世界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英国的宪政体制加强了国家实力,井开创了一套新的政治框架,促使商人之活跃程度超过了欧洲以往任何时期。由此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C.是一次重大商业革命 D.使英国成为头号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为了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克服工业文明所招致的各种灾难与局限,并以一场社会革命来实现这一宏大目的。”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瓦特 B.马克思 C.牛顿 D.达尔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进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转变”时期,工业化飞速发展,城市化大大加速……这 表明美国

    A.南北战争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B.南北战争后实现了国家统一

    C.内战对国家发展有利而无害 D.工业革命是南北战争的诱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表所示信息反映了

    A.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 B.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英国仍保持领先地位 D.工业化具有两面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甘地的号召和指引下,印度学生以罢课抵制英同人开办的学校,商人以罢市抵制英国的商品,市民以改穿土布抵制洋布,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由此可见

    A.甘地领导印度取得民族独立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效甚微

    C.印度人民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D.英国殖民统治即将全面终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讲时说:“刚被盟国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现在需要的是作出解决问题的安排。”随后英美的“安排”是

    A.召开雅尔塔会议 B.成立联合国 C.以冷战遏制苏联 D.成立欧共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两极中一极的猝然崩溃出乎人们的意料,国际社会在尚未准备好替代结构的情况一下仓促面对一个格局大转换中的世界。”“格局大转换”是指

    A.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B.经济新秩序建立 C.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信息时代的来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各界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呼吁奔走,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向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

    ——张謇

    材料二北京学生的行动,在黑夜沉沉的中国,发出一声响亮的春雷,立即震动了全国……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的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五四运动后两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最初,邓小平并没有一个总计划。他只有一种务实意识,为了能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有中国的特色,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不无相似 之处……历史把毛泽东的革命与邓小平的建设,当作20世纪下半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两个最重大的事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在“实业”方面的实践。

    (2)材料二中“学生的行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归纳这一事件使“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邓小平的建设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重大的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富强之路有何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国变迁与时代息息相关,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完全建立在它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基础上。英国商品―“世界工厂”里源源不断的产品,成为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大门的重炮。“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王斯德主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无尽的赔偿》漫画(见下图),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绘。画中拉车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货物上的英文意思是“无尽的赔偿”)太重,使马蹄悬空不能着地,马车陷入泥坑。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手拿铁铲,法国总理手持马鞭,试图拉着缰绳前行。乔治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

    ——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中国政府精心打造着将城市、港口和海洋连接在一起的资源网络。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月不宣布新的大规模投资,用以升级或新建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提升贸易的数量和速度。中国正同他的伙伴们一起共事,后者的地位也从“铁哥们儿”上升到了“全天候”的战略合作关系。……“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并分析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对德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尽的赔偿”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复兴丝绸之路”付诸的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大国应当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承担怎样的使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际贸易是近代以来全球突出的经济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独惜中国政府未能惠工恤商,而商民鲜有能自制轮船,广运货物,驶赴外洋,与之交易者。或转托洋商寄贩货物,而路隔数万里,易受欺蒙,难期获利。

    ——夏东元《郑观应集》

    材料二见下图 1913-1937年主要出口国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所占份额

    ——整理自高德步、王枉《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逆全球化”作为暗流涌动的思潮,在当今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一些国家,“逆全球化” 思潮已经开始转变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但是迄今为止,全球化和开放经济仍然是世界的主流,……只要世界经济增长仍离不开全球化,“逆全球化”者们就不会真的自绝于全球化,而是用各种“逆全球化”的手段,迫使其他国家来更大比例地承担全球化的投入和成本,从而让本国享受更大份额的来自全球化的 收益。

    ——冯维江《“逆全球化”将去向何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信息,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国际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