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西夏常以马匹和盐通过边境互市换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铸造有汉文“天授通宝”的钱币;金后期出现我国货币史上第一次铸造法定计数的银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互通有无活跃商业市场

    B. 经济交流缓和民族关系

    C. 汉文化在边境广泛传播

    D. 少数民族商业发展面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政权更替频繁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司南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 道教的发展

    B. 儒学出现危机

    C. 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 道的思想

    B. 无为思想

    C. 辩证法思想

    D. 以柔克刚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zhēng”了。一月名称的变化体现了

    A. 皇帝独尊

    B. 皇位世袭

    C. 君权神授

    D. 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

    A.法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列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或技术有(  )

    A.丝绸、铁 B.葡萄、石榴 C.香料、铸铁 D.开渠、凿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统计,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光武帝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故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即“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措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使得台阁至上

    C.利于加强皇权

    D.能抑制外戚干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

    A.考试选拔制度 B.社会推荐制度 C.门第恩荫制度 D.血缘世袭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A. 使税制更加紊乱

    B. 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 增加了财政收入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期(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 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

    A.科举制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丞相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至少列举2点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至少列举2项措施)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