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费奇诺认为,灵魂作为宇宙中介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功能,宇宙符号从灵魂那里穿过,再折射到其他事物之上,灵魂尽管与人有所区别,但灵魂与“爱”必须通过作为“中项”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一思想

    A.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 B.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冲破了神创人的谎言 D.肯定了宗教的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

    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

    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2年,陈云指出:“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是民生问题。”他意在

    A.巩固已有工业化成果 B.促进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

    C.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D.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卢梭说:“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卢梭在此

    A.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 B.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C.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D.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周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员一般都会经历册命仪式从而被授予职权,即使是子继父职、世袭继承也必须经过周王的册命仪式才能拥有合法地位,而册命仪式绝大部分都是由周王所主持。西周制订这一规则旨在

    A.维护周王的政治权威 B.加强周王对地方控制

    C.保障贵族的世袭特权 D.促进礼乐制度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213,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

    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代司马光罢相时市人为之叹息,他再次当政时,市人为之额手;后来金人入侵,李纲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这反映出宋代

    A.市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传统社会秩序已被打破

    C.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 D.知识阶层社会基础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中后期山东兖州府,“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肆居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C.山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D.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

    A.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1880年的上海外滩街景。该街景的出现

    A.具有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 B.反映了西方建筑样式的普及

    C.是上海近代化的必然结果 D.改善了上海民众的居住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C.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面为全国政协前五届会议提议案数量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时期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B.新中国政治制度借鉴苏联模式

    C.政治事件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D.改革开放奠定政协制度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为中国著名版画家江敉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

    A.受到当时国际环境影响 B.表明“左”倾错误干扰艺术创作

    C.反映出美苏争霸的激烈 D.反映出“一边倒”政策成效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87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这一决定

    A.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C.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 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摩根·汉森曾精辟地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提倡者强调公民是受法律保护的,因而宁肯把违法乱纪的现象归咎于官员们和政治领导人,而不是民众或城邦本身……法律是束缚统治者而不是被统治者的。”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A.重视对官员的监督 B.杜绝了权力的滥用

    C.只保护平民的利益 D.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认为早期工业家们大多出身卑微,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欧文曾提到,在1792年左右,棉纺厂主塞缪尔·奥尔德诺连续两年每年以获利1.7万英镑而闻名遐迩,人们认为他是织造业和商界的大人物。这可以用来说明

    A.商业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 B.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C.技术革新优化了产业布局 D.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自“光荣革命”后便一直统一于议会之中,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执政党(多数党)的领袖。因此,以首相为首的执政党推行的某项立法往往都能通过。故执政党在任期内往往具有“独裁般的权力”,这一传统

    A.延续了专制制度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维护了议会主权 D.确立了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59年11月24日,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随后,生物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B.否定了君权神授传统观念

    C.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D.形成了新的工业革命浪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71年4月底,巴黎公社内部出现了所谓的“多数派”和“少数派”,一些群众组织认为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公社的分裂,便发表声明,批评公社部分领导人的错误行为,督促两派进行和解并为公社的崇高目标共同努力。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B.“社会公仆”意识的强烈

    C.公社内部分裂势力的强大 D.公社成员的高度责任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审判》讲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最后他被处死在采石场。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反映了二战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二战后日本

    A.谋求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 B.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主体角色

    C.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焦点 D.强调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65年,根据欧共体执行委员会的估计,美国的公司掌握着欧洲计算机生产的80%,汽车生产的40%。1968年7月1日起,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同年,法国新闻记者施莱伯的《美国的挑战》成为最畅销书籍。这反映出

    A.美国完全控制欧洲 B.西欧经济独立自主的趋向

    C.美欧冲突不可调和 D.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发祥地和工业化地区,工业革命发祥地多是近代早期的乡村工业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机器工厂的出现,原有的乡村工业城镇成长为城市,对资源和人口的吸附力大为增强;原有的乡村工业村庄演变为工业城镇,原有的农民要么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要么移居本区域新兴的工商业大城市。这些地区后来一直是英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的区域。1851年,经过大约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基本完成城市化。城市化高潮的早期基本上是农村城镇化的高潮,因为城市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农民移民,其次才是城市居民的自然繁衍。

    ——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与经验》

    1895年底,中国总共对外开放26个通商口岸。这些开放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口岸城市为中转枢,各方面力量参与其间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几平在西方国家将商业势力拓展到通商口岸的同时,中国内陆地区各种资人口商业等也开始了向通商口岸的集中中国对外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们逐渐盖过了一些传统内陆城市的光芒。开埠通商既是对中国传统市场园的改纽,也是对国内资源的一次整合,更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分布格局的调整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某种均势。

    ——摘编自徐峰《商业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与清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并由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现代民族。中华帝国体系的基础是以皇权和官僚统治为主体的中央专制集权、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是以家族单位为主体的宗法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套帝国体系保持着以汉文化为核心、聚合多元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格局,但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付春《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变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筑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辛亥革命通过制度及法律的变革,建构了新的近代国家与民族的构架,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为党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障,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帝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构建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并简述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的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现代性原本是西欧的概念,是相对于西欧中世纪的旧体制而言。现代社会与旧体制正相反,它具有共和的国家形式、良心的自由、社会的平等、集中的行政管理以及最重要的个人自决。

    二、对于东方,现代性的问题是从外部强加的,从一开始就缺少内部特别是草根阶层的推动,几乎完全依靠政治以及知识精英自上而下地发动改革,由此决定了东方现代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思想的多样化、初始条件的不同和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决定了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的多样化。现代性的先声—启蒙运动就曾出现两大流派,英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两大流派受到不同启蒙大师的影响。

    四、现代性的表现方式和通往现代社会的道路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路径依赖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社会的不同道路。思想体系的不同、历史因素的不同,使各国现代化有了独特的路径依赖。

    ——摘编自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