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1 题,简答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t2=2t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 0~t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一定是变化的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一定时刻指向圆心

    D. 骑自行车冲到圆弧形桥顶时,人对自行车座的压力减小,这是失重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所介绍的各种情况中,哪种情况将出现超重现象(  )

    ①荡秋千经过最低点的小孩 ②汽车过拱形桥 ③汽车过凹形桥 ④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仪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月球半径约为1.74×103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

    A. 8.1×1010kg   B. 7.4×1013kg

    C. 5.4×1019kg   D. 7.4×1022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A、B两颗均匀球形天体,两天体各有一颗靠近其表面飞行的卫星,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天体A、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B. 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 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它们的半径之比   D. 天体A、B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两个相对的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tan37°=0.75)(  )

    A. 1∶1   B. 4∶3   C. 16∶9   D. 9∶1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一冰球以速度v1在水平冰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员沿冰面在垂直v1的方向上快速击打冰球,冰球立即获得沿击打方向的分速度v2。不计冰面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图中的虚线能正确反映冰球被击打后运动路径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A、B两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现物体A以v1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是α、β时,如图所示.物体B的运动速度vB为(绳始终有拉力)( )

    A. v1sinα/ sinβ   B. v1cosα/ sinβ

    C. v1sinα/ cosβ   D. v1cosα/ cos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物块A、B到达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相等

    D. 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为一半球形的坑,其中坑边缘两点M、N刚好与圆心等高。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站在M、N两点同时将两个小球以v1、v2的速度沿如图所示的方向抛出,发现两球刚好落在坑中同一点Q,已知∠MOQ=60°,忽略空气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同时增大v1、v2,则两球落在坑中时,落地点位于Q点的右侧

    C. 两球的初速度无论怎样变化,只要落在坑中的同一点,v1+v2就为常数

    D. 若仅增大v1,则两球可在落在坑中前相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继“天宫一号”空间站之后,我国又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假设“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远地点P处,“神舟八号”的加速度与“天宫一号”的加速度相等

    B.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计算出地球对“天宫一号”的引力大小

    D. 要实现“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远地点P处对接,“神舟八号”需在靠近P处点火减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斜劈静止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滑块,若给一向下的初速度,则正好保持匀速下滑,斜面依然不动。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在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1,则将保持匀速运动, 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

    B. 在上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则将做加速运动,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C. 在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则将做减速运动, 在停止前对地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

    D. 无论在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停止前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做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末端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L=1.2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________________s曝光一次,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m/s。g=9.8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转盘边缘固定有一竖直杆,在杆的上端点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小球,当转盘旋转稳定后,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小球转动周期为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观测到某行星和地球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太阳做同向匀速圆周运动,且行星的轨道半径比地球的轨道半径小,已知地球的运转周期为T.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做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求行星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ω行与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ω地的比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电视台娱乐节目,要求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v0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送带上,已知平台与传送带高度差H= 1.8m,水池宽度S0=1.2m,传送带AB间的距离L0= 20.85m,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对传送带静止,经过一个△t= 0.5s反应时间后,立刻以a=2m/s2,方向向右的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

    (1)若传送带静止,选手以v0= 3m/s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求从开始跃出到跑至传送带右端经历的时间。

    (2)若传送带以u=1m/s的恒定速度向左运动,选手若要能到达传送带右端,则从高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V1至少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