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 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 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 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说,16世纪“这种大部分来自意大利的‘新文化’使一种新的语言——法语——像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塞纳河(法国北部大河)两岸,法语终于变成了文学语言”。这表明当时

    A. 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

    B. 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C. 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在法国扩展开来

    D. 法语成为欧洲人文学者的通用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

    B.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

    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提供理论依据;古文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与孔子无关。康有为的这一著作

    A.恢复了先秦儒家经典真实的历史面貌

    B.提出了彻底否定儒家伦理纲常的主张

    C.冲击了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

    D.论证了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变法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A. 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 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 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 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意识开始转型

    B. 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 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

    D. 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黄老之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其奠基之作《黄帝四经》以“道生法”开宗明义,申明君主的权力和意志应符合大道的要求,并提出“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的主张。材料体现了黄老之学

    A.崇儒抑法的学术理念

    B.消极遁世的处世态度

    C.兼采百家的治国之道

    D.背离道家的哲理核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到北宋词的创作兴盛,元朝时杂剧和散曲深受世人欢迎。对此发展趋势解释正确的是

    A.贵族阶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元

    B.文学平民化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C.开科取士有利于文学形式不断创新

    D.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学的创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

    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代有位思想家说:“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此思想家提出上述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提出三纲五常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加强君权

    D.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土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A. 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 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 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 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许纪霖在《儒家孤魂,肉身何在》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无一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下列属于“传统的儒家政治”“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是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君权神授”

    B.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与“正君心”

    C. 王守仁“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D. 黄宗羲“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与“公其非是于学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两宋时期,至少有13位宰相曾遭伶人讥讽,其中就包括王安石、蔡京、秦桧等权相。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B. 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C. 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壮大

    D. 艺人社会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普罗塔拉说:你可以拒绝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允许任何人拒绝德行,拒绝了德行就是拒绝人性;这种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这种理念

    A. 抨击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

    B. 冲击了传统贵族的价值取向

    C. 凸显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

    D. 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由15世纪的知识分子创造,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时代代表了继“黑暗时代”即他们所称的中世纪之后古典文化的再生。这一解释直到19世纪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已经不再认为这是中世纪的漆黑一团和文艺复兴的炫目明亮相对立的一个时期。事实上,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得非常明显。由此可见

    A.“文艺复兴”乃创造出来,实际并不存在

    B.历史术语是为研究而创造,都具有片面性

    C.延续与变迁是历史的两面,研究不可偏废

    D.看清历史面貌需时间积累,后世认识更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赛认为,牛顿物理学探求客观世界真实性的模式也可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只要将科学的进步力量适用于社会,就能提升社会生活在道德上的合理化程度,这突出反映了

    A.启蒙思想家都热衷于研究经典力学 B.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

    C.启蒙思想家主张过有道德的生活 D.牛顿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代,进土科从考策问逐渐发展到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形式。元明时,科举考经义而不用诗赋,但后来的八股文实际糅合了律赋的成分,清乾隆时又增试五言八韵律诗。这反映出

    A. 经义考试逐渐步人颓势

    B. 明清时期社会浮夸之风盛行

    C. 皇帝好恶决定科举文体

    D. 格律测试有独特的考查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清时期,无论是剧本、小说还是医药、科技著作都盛行插图,出现了大量的诸如绣像小说之类的图文结合书籍。这一现象

    A. 说明印刷技术开始成熟

    B. 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盛

    C. 加速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D. 体现了文化政策的宽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D.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爱因斯坦的理论

    A.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C.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世纪是英国迅速崛起的世纪。下列重大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②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

    ③沃波尔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先例

    ④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正式出版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达尔文否定了“物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初创造了多少物种,现存就是多少,不会改变”的观点,成为了生物学中的“牛顿”。这是因为达尔文

    A. 继承了牛顿的科学思想

    B. 创立了生物学新体系

    C. 提出了生物进化新学说

    D. 发现了物种变异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学者认为中国某历史时期具有“中国共和不能,不共和亦不可”的特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共和招牌已挂,但受社会条件限制,未能真正实行,故“共和不能”。另一方面,面对二十世纪的国际环境,当革命之后,中国已无君主立宪的可能,故“非共和不可”。这一时期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①发动辛亥革命

    ②发起二次革命

    ③发动护国运动

    ④发起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20年2月17日长沙《大公报》摘编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绝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下列选项对此报道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后封建守旧思想依然存留

    B.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

    C.一批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

    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准备,而五四爱国运动则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并产生了新的面貌。新面貌的表现是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白话文运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C.自然科学思想的成果得到推广

    D.更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孙中山先生以毕生奋斗践行了他的誓言,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执着追求。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人民网人民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吾志所向”是什么?分析孙中山“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对传统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材料二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

    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据材料一中西方两位科学家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当时中西科技发展不同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品特点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并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