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1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1842—1921年)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人,曾为宝顺洋行、太古洋行的买办,后得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赏识,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与上海电报局任总办、帮办等职务,同时又自营企业。郑观应指出想改变贸易颓势,吾得以一言断之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之掊克敝国无形。”……值得肯定的是,郑观应提倡商与工的结合,工艺精巧使“拙者可巧,粗者可精”。这样就增强了与外国商品竞争的能力,如何提高工艺精美度?郑观应主张采用机器制造,他列举在丝织业、纺纱业等行业由于西方用机器生产,其产品远比中国用手工生产出来的货物要精致。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公使为遣也,领事为商也,兵船为商事也”,不仅如此,“国家不惜重资,备加保护商务也”。

    ——摘编自谢毓洁《评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垒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

    ——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最早产生的意大利城邦,由于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300年左右但丁写下《神曲》,反对教皇独裁,因而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1337年彼特拉克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单独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山中、林间、溪畔所得到的无比快乐”。……随着文艺复兴先后传播到欧洲大地,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和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任光《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运动》等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与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在影响方面的共通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到1936年那些对1919年的安排心怀不满的国家已经宣布它们不再接受这一安排的任何限制;现在它们宣称有权报复,并暗示以战争作为一种选择。……1936年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西南欧一个过去多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的国家里;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之间令人震惊的缔结了协定。在政治上,该协定采取了一个相互支持反对共产主义协定的形式。

    总体来看,欧洲和远东的局势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英国)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的安排”具体所指。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年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主要国家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23年,苏联由于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导致农民损失约一半的收入,并爆发了剧烈的工业品销售危机。这现象的发生

    A. 说明苏联工业品市场出现严重饱和

    B. 证明新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C. 一定程度上受到粮食税改革的影响

    D.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十二铜表法》中的一些条款指出,自由民与贵族,享有同样的财产权,还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渗透着注重民主的法治观

    B. 侧重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C. 以维护奴隶主利益为目的

    D.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米革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极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无可疑也。这表明

    A. 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

    B.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 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唐之世,多有外戚执政、宦官专权等现象。而介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少有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东晋南朝

    A. 君主励精图治

    B. 皇权势力孱弱

    C. 士族垄断政权

    D. 选官制度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柳贯诗文集》中说:“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这说明

    A. 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B. 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 宗法家国一体制度的思想

    D.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清政府逐渐废除“海禁”政策

    B.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

    A. 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B. “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

    C. 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

    D. 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国共两党抗战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国共双方均认可对日持久抗战的政策

    B. 国民党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倡导者

    C. 国共两党都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为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据此可知

    企业类别

    国企%

    民企%

    企业类别

    国企%

    民企%

    水电

    89

    11

    木材/建筑

    4

    96

    冶炼

    90

    10

    化学

    75

    25

    机械制造

    73

    27

    饮食

    23

    77

    电器制造

    89

    11

    纺织

    49

    51

    A.日本侵华导致中国后方轻工业衰退

    B.抗战时期后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C.国家资本服务于长期抗战的需要

    D.抗战时期私营企业遭到空前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9年下半年起,苏联政府改组垄断性的行业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业直接作为“工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而改组后的企业则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最严格遵守生产财务计划情况下享有独立”的权利。这说明当时苏联政府

    A.实行反垄断的自由竞争经济政策

    B.恢复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了对工业经济的控制力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的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  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