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展览赛事的活跃,是新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特征。展览不仅提升了书法的社会地位与民众关注度,也极大地激发了书法爱好者的学习热情。在展览的推动下,书法从传统文人闲暇之余的雅玩清赏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从书斋走向展厅。这种变化,不仅仅意味着空间的转换与形式的改交,书法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展览赛事的推动下,书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书法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偏失与缺憾。

    书法创作过去是一种私密的书斋艺术,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个人审美认知与艺术趣味,记录的只是书家日常的书写体验,个人化的自娱自乐色彩农厚。而如今,书法与公共展览紧密相连,随着展览赛事的频繁举办与艺术市场的升温,书法展逐渐成为检测书家艺术水准,衡量书法作品价值,引领书法创作潮流的“风向标”。参展、获奖、成名被热衷此道的书法创作者视为艺术创作的第一要务,已直接影响书家书法创作取向与价值评判,其明显表现在书法创作以展厅效应、流行时尚、评委喜好等非艺术因素为标尺的“展览体现象”应声而出,“民间书风”“明清调”“流行书风”“二王贴学”“获奖体”“评委体”,闪亮登场,一哄而上,作品风格趣味、形式设计倾向性、模式化趋同,不少展览作者在纸张、用色、裁剪、拼贴上无所不用其极,对作品外在形式的考究远远重于作品内在品质追求,形式炫人耳目而内涵贫乏者多。

    流行跟风现象导致许多展览作品给人似曾相识甚或千人一面之感,书法家个性意识与独创精神被无形的展赛之手不断消解。从传统文人书斋式的自娱书写与私密性展示交流,转向大众公共空间的展陈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书法的形式能量、交流空间与展示效应,展览介入书法是不可回避的趋势。就展赛对艺术传播交流推动而言,展赛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竞技模式;从展览作品所呈现的问题来看,如何利用好展赛舞台,规避各种自觉不自觉导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是对创作者艺术觉悟的考验,也是展览主事者必须认真应对的课题。

    当代书法创作中出现的这种现象与状况并不意外,从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当代书家面临消费时代种种诱惑,容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自我,“朝学执笔,暮夸其能”。对待艺术、对待传统,不少书家仍然缺乏敬畏之心。当前艺术市场的活跃,为书家以艺术创作获取经济回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职位、名望等非艺术因素对书法艺术市场价值的影响,则引发书家、书友对名利强烈的欲望与追求,热衷名利、自我炒作者不乏其人,浮躁心态蔓延,自与风流蕴藉之气无涉。当代书家唯有摆正心态,以道义、清简、虚旷为怀,挣脱名利物欲诱惑与牢笼,潜心创作与学术研究,方可期以大成。

    (节选自蔡清德《光明日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展览的推动下,书法从传统文人闲暇之余的雅玩清赏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这使得书法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B. 因为书法展览的推动,导致当前书法发展状态呈现两面性,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又存在明显的偏失与缺憾。

    C. 书法创作在过去具有深厚的个人化色彩,是一种私密的书斋艺术,更多体现的是纯粹的个人审美认知与艺术趣味。

    D. 现在的书法与公共展览紧密相连,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展览就是检测书家艺术水准,衡量书法作品价值,引领书法创作潮流的“风向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前,参展、获奖、成名等因素直接影响书法家书法创作取向与价值评判,“展览体现象”的出现,就是显著表现。

    B. 书法展赛事在不断消解书法家个性意识与独创精神,展赛中流行跟风现象导致许多展览作品给人似曾相识甚或千人一面之感。

    C. 从展览作品所呈现的问题来看,书法家必须要单独面对如何利用好展赛舞台,规避各种自觉不自觉导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题。

    D. 如今引发书法家对名利强烈的欲望与追求的直接原因是不少书法家对待艺术、对待传统仍然缺乏敬畏之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展览赛事的活跃,提升了民众对书法的关注度,促进书法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书法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B. “获奖体”“评委体”等书法形式的出现,意味着书法创作有了模式化倾向,书家对作品外在形式的包装注重度高于内在品质的追求。

    C. 传统文人书斋式书写转向大众公共空间的展陈与传播,扩展了书法创作的形式范围,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D. 在当代书坛不良现象的影响下,书法家不注重作品内涵,在诱惑丛生的市场经济面前又缺少引导,自然会迷失自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尊

    周海亮

    那是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

    他失去工作,粮尽弹竭。他认为城市里,纵是一条狗也比他活得幸福。因为狗可以乞讨,他不能。因为狗没有尊严,他有。

    他开始拣垃圾。纸箱、啤酒瓶、香烟壳、食品包装袋……所有能够换成钱的东西。在夜里,当他将头深深探进臭气熏天的垃圾箱,他泪流满面。

    只要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他还是那个骄傲的年轻人。他的领带会打起漂亮的结,他的西装口袋里会插着洁净的手绢,他的皮鞋,一尘不染。

    他把六个垃圾箱在租住的小区里一字排开,夜里,他像一条落魄的狗。

    每天都有收获。其中一个垃圾箱,更是一个富饶的宝藏。那里面有成箱的空易拉罐、成捆的旧杂志、奇形怪状的玻璃瓶……每天晚上,这些东西会在垃圾箱里静静地等着他,然后,待第二天,它们就会变成馒头和咸菜,让他有力气在这个城市里继续奔走。

    后来他发现一个问题。似乎,这些东西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它们总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出现,它们摆放整齐,就像夜市上精心摆置的小摊。夜里他偷偷观察,果然见到一个男人将一包“垃圾”规规矩矩地放好,然后躲到远处,静静等待。

    他感激那个男人,可是他有被伤害的感觉。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想放弃那些东西,强烈的饥俄感又让他一次次将那些东西拣回来,然后变成馒头、咸菜……他暗想,假如他将来发达了,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这个男人。

    后来他真的发达了,资产足以买下一条街。他想到了报恩。

    他回到当初租住的小区,见到了那个男人。

    他知道,现在的那个男人,生活得并不容易。

    似乎那个家至少二十年没有装修,地板翘起了角,水龙头“嘀嗒嘀嗒”地滴着水。老式的家用电器,老式的厨房用具,老式的沙发和桌椅,男人似乎仍然生活在十几年以前。

    他说:“我知道那些东西是您故意放进垃圾箱的。我知道当初,您在顾及我的自尊。”

    “是的,我在顾及你的自尊。”男人说那时我生活得尚好,可以送你一点多余的东西。它们虽不值钱,但也许可以帮你撑日子。”

    “您的确帮我撑过了那段日子。”他说,“如果没有您的暗中相助,我也许早就回到了乡下。那么现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企业家……”

    “我在报纸上见过你,”男人说,“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

    他笑笑,说:“这些年,我过得并不容易。您知道,白手起家,这有多难……”

    “你不是白手起家。”男人说我知道那个花瓶即使在当时,也最少值十万。”

    “花瓶?”

    “是啊。”男人说你离开的前一天,我在给你收拾废品的时候,将那个花瓶也装进塑料袋,放进垃圾箱。那时我并不知道那个花瓶能值那么多钱,否则我也不会把它当成废品……”

    “可是我没有拣到花瓶……”

    “你拣到了。”男人说我亲眼见你拣起那个塑料袋……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元朝的花瓶,值很多钱…… 你肯定也知道……那么独特的花瓶,你不会当它是一件废品……”

    “可是我真的没有拣到花瓶。”他说,“如果拣到了,如果我知道它很值钱,我会还给您的……”

    “你不会。”

    “我会。”

    “那你为什么第二天就搬走?”

    “因为我找到了工作……要住集体宿舍。”

    “那你怎么会发达了?”

    “两年以后我与朋友合伙,赚了点钱。然后我开始单飞,资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谁信?你白手起家,这么短的时间就腰缠万贯,谁信?你卖掉了那个元朝的花瓶……”

    他盯着那个男人,突然产生出一种厌恶并且愤怒的感觉。很显然,那个男人记错了。他记得很清楚,那天,男人放进垃圾箱里的那个塑料袋里,根本没有花瓶。他绝不会漏掉。那段时间,每一天,他都将那个臭哄哄的垃圾箱翻个底朝天。

    “真的没有花瓶。”他说,“我没拣到你的花瓶。”

    “你不必害怕,我不会跟你要的。再说花瓶早被你卖掉了,还怎么要?”男人说,“可是你不承认,就不对了。现在我生活得很落魄……前几年下岗,做生意,赔光了家底,贷款……老婆也跑了……近来我常想,假如那一天,我没有把那个花瓶送给你,该是另外一种生活吧……”

    他低下头,不再说话。本来他带了很大一笔钱,这笔钱,也许远远超过那个花瓶的价值——如果男人真的有那样一个花瓶的话,然而最终,他没有拿出那笔钱。

    他认为没有必要。他不想将那笔钱送给男人。他离开。走到门口,他扭头,认真地对男人说:“你的确伤害了我的自尊。却不是以前,而是现在。”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虽然正经历生活上最艰难的时期,但是穿着还是很整洁,这说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尊心在主导。

    B. “他”想放弃那些整齐的“垃圾”,又不想放弃,其生存欲望还是要强于自尊心,说明物质基础决定一切精神品质。

    C. “他”和那个男人在是否拣到花瓶上产生分歧,争执不已,所以故事没有按照读者预期的方向发展,体现出小说情节设计自然而精巧。

    D. “他”本想报答那个男人的恩情,但由于彼此间出现误会,滋生“他”的愤怒之情,致使“他”未能如愿报答。

    2.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文中哪些细节暗示出“他”当年并没有发现那个很值钱的花瓶?

    3.作品以“他”不把那笔钱送给男人为结尾。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充和:“她是真山真水之间的留白”

    宋宇晟

    民国时期,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位,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张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张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张充和,擅书法昆曲,成为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

    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是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由于身处灿若星辰的一众名家贤士之间,张充和的知交师友中有胡适之、沈尹默、章士钊、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张大千等等。抗战年月,这位正当韶年、俏皮聪慧的“张家四小姐”,在一群“国粹”长者中间穿梭来去,恰如烽火战场间绽放的春兰秋菊,受到众星捧月般的疼爱和娇宠。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京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于是就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张充和的数学得了零分,但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

    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充和受益良多。三年级时充和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无缘得到北大的学位。康复后,《中央日报》的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张充和就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因为与沈从文一家接触较多,张充和对沈从文有着许多深刻的记忆。湘西凤凰沈从文的墓上就有张充和提的四语诔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在这段诔文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沈先生走的时候,北京的一个侄子给我打电话,让我写一副挽联,说第二天开追悼会就要用。”张充和说,“那天夜里,我怎么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跟沈先生有关的事情。睡到半夜,干脆爬起来,研磨,写字,顺手就写下了这四句话。不折不从,说的是沈先生的坚守。”写好用传真机传真过去,大家都说好。“更神怪的事情还在后面呢!他们说,我把沈先生的名字也嵌在里面了。我倒大大吃了一惊!仔细一看——唉呀呀,可不是吗?四句话的尾缀,正是‘从文让人’!”

    在重庆时,才貌双全的张充和尚待字闺中,石榴裙下尾随着一批追求者,用情最专最深的当数诗人卞之琳。当年卞之琳的名作《断章》传闻是为张充和而写,诗中的“你”就是卞之琳苦恋了几十年的“张充和”。虽然不及徐志摩与林徽因、张爱玲与胡兰成等几段著名的罗曼史,“卞张之恋”也算传扬久远了。可张充和却直言,“这可以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爱情故事,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跟他恋过,所以也谈不上苦和不苦。”

    张充和回忆道,自己在进北大之前,就在校园见过卞之琳,又来又在沈从文家里碰见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见钟情,至少是有点一厢情愿吧。那时候,在沈从文家进出的有很多朋友,章靳以和巴金那时正在编《文学季刊》,我们一堆年轻人玩在一起。他并不跟大家一起玩的,人很不开朗,甚至是很孤僻的。可是,就拼命给我写信,至少有过几百封信吧。”在张充和眼里,卞之琳很收敛,又很敏感,不能惹,一惹就认真得不得了,因此从来没有跟他单独出去过。

    抗战爆发,张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那时来往的很多朋友都是西南联大的,跟闻一多很熟。张充和回忆说:“闻一多性子刚烈,朱自清则脾气很好,都说他是不肯吃美国面粉而饿死,我听着不太像,这不像他的秉性所为。”一年后她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的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期间登台演唱的一曲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纷纷赋诗唱和,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章士钊曾将张充和比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这让张充和十分不悦,认为是“拟于不伦”:“我是因为抗战从苏州流落到重庆,怎么能跟因为被匈奴打败流落到西域嫁了胡人的蔡文姬相比。”

    但最终,张充和还是被章士钊一语言中,1948年11月,张充和与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喜结秦晋,次年1月双双赴美定居。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张充和在该校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并从此致力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家张武龄的女儿,张充和从小身处于一众名家贤士之间,耳濡目染给她未来的发展与成就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B. 张充和考北大时数学零分,但依然被破格录取,是因为她的国文满分,尤其是作文写得很好,这体现了当时北大对人才的重视。

    C. 由于身体问题,张充和并没有拿到北大的学位,才到中央日报副刊《贡献》当了编辑,尝试写散文、小品与诗词,奠定了她文学创作之路的基础。

    D. 张充和为沈从文所写的诔文虽说是“顺手”而为,但从内容和情感来看,这体现了她对沈从文先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人格、文格的崇敬赞扬。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才貌双全的张充和待字闺中,用情最专最深的诗人卞之琳以名作《断章》表达对她的深沉爱意,卞张之恋也成为佳话。

    B. 抗战爆发后,她曾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的礼乐馆工作,从事整理礼乐的事务,并有登台演唱昆曲的经历。

    C. 张充和在很多事情上都与别人的看法不同,如从朱自清的性格推断他不会不吃美国提供的面粉。

    D. 章士钊曾拿她和蔡文姬相比,引起了张充和的不满,是因为她认为蔡文姬是流落到西域嫁了胡人,而自己只是因抗战从苏州流落到重庆,二人不能类比。

    E. 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并赴美定居,二人又同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书法以及昆曲等,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3.张充和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突厥知近臣,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何如温彦博?”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卒后,帝叹曰:“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新唐书•温彦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B.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C.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D.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策,汉朝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把策题书写在简册上,使应举者作文答问。隋朝开设进士科,也采取对策之法。温彦博就是参了这种考试考上的。

    B. 检校,是检查、校正之意,唐朝实行检校制度后,在官职前加检校,含有审查核对的职责,有权行使该事职,温彦博担任的吏部侍郞就是检校官。

    C. 可汗,又称大汗,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部落首领的尊称,正是由于结社谋反的人就是突厥可汗,所以唐皇帝才后悔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D. 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的称号。温彦博的谥号是“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彦博机警敏悟,善长公文典籍。对策科考中高中、谋划幽州罗艺归唐、接纳高丽属国等重大事件,都体现了他才华与谋略。

    B. 温彦博忠于大唐,有民族气节。唐军与突厥作战,唐军战败,温彦博誓死抵抗,最终在阴山被俘,但拒绝回答突厥多次的逼问。

    C. 温彦博也有方法和强辩的不足。他在选取官吏和安置突厥这两大方面,由于失误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之情和皇帝的后悔之心。

    D. 温彦博廉洁尽职,深得皇帝嘉许。死后太宗皇帝后悔没有让他好好休养,就下令给他修建正式的灵寝,让他陪葬在自己陵墓的旁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

    (2)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明月逐人来①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②。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注】①本词描写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状况。②“凤楼”即宣德楼,“两观”宣德楼东西两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从天空与季节入手,“星河明淡”刻画上元夜月圆星稀,“春来深浅”描写春虽至、寒犹厉,气温是有反复,故有春意忽深忽浅之说。

    B. 次句描写红莲开满全城,人们在京城游玩观赏,极力描写热闹欢乐的场景,衬托形成的富庶与繁华。

    C. “光动”点明上元夜楼上的万千彩灯熠熠发光、璀璨辉煌,“珠帘不卷”句指的皇帝垂下帘子观赏花灯,而有了“东风静”三字使自然与人事巧妙相融。

    D. “云外闻弦管"体现出皇帝驾临赏灯听到的民间艺人们奏响的美妙音乐,虚无缥缈、引人入胜。

    E. 最后一句说臣僚们官帽上簪着宫花,宫花在彩灯的映照之下,花影也随之转动,富有动态的美感。

    2.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著名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请指出这首词与李持正的词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山势高峻陡峭,和人们徒叹奈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界,那么结果则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网络百科全书可以像维基百科一样纯公益,也可以像互动百科一样拥有盈利模式。但让知识归知识、商业归商业,则是运营主体必须恪尽职守的一条职业道德底线。

    ②一面是城市土地寸土寸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另一面是自行车髙速路封闭式、全程无红绿灯,这已决定了自行车高速路的修建难以遍地开花。

    ③当违法代价远低于守法成本,违法反而会成为一种经济理性,只有让违法者得不偿失,令违法者自食苦果,才能以儆效尤。

    ④《三国演义》在我国影响巨大,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⑤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只有避免一味地庸俗吹捧、说些隔靴搔痒的外行话,才能真正做到切中肯綮。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目前热销的保健品,酵素被媒体宣传具有减肥、保健、排毒、调节免疫等神奇功效,然而据专家的解释,喝酵素还不及喝酸奶来得实在。

    B. 社交网络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户分享,然而分享者会基于个人趣味和利益考虑筛选选取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C.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承认个人和企业有经济利益诉求、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

    D.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李白的诗歌      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      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      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__,李白是以气势夺人的。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      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

    虽然

    如果

    未必

    即使

    B

    倘若

    那么

    不过

    也是

    C

    固然

    未必

    可是

    其实

    也是

    D

    诚然

    可是

    即使

    其实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我国信息经济与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   ,但企业级电子商务市场才是电子商务的大头。   。在自营式模式下,电商企业提供统一的仓储、物流、售后服务、整体品牌营销等一站式服务;而平台式电商企业,   ,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线上渠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中学“研学旅行”活动流程方案,请把这个方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就是在这样复杂多样而又难以捉摸的时代里,我们都是见证者。

    对于以上的话语,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