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13 题,多选题 2 题,填空题 5 题,科普阅读题 1 题,实验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3 题
  1.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化学影响人类的生活,能解决许多问题,下列问题中,主要属于化学问题的是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下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观察瓶子标签或者询问老师此物质是什么

    D.实验室药品都是有害的,不能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溶解

    C.过滤 D.倾倒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用冰来冷藏食品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酒精和碘混合得到碘酒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C.黄豆和芝麻混合总体积减少

    D.用显微镜观察到撒在水面上的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序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方案 D. 进行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中有2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在生活中只有“利”而无“弊”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等现象,所以有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C.水分子能聚集成液态水,也能聚集成水蒸气,看来水分子的聚集方式可以不同

    D.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B.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

    D.人类活动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化学改变世界的作用和途径。

    (1)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和__,如__产生光能,为人类照明。

    (2)如图,科学家们已经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___,以及复制、改造和___分子。因此,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___和___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用化学符号表示:

    铁原子_______   硅原子________   氧原子________   镁_______

    (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一种重要方法,分类标准不同所得分类结果也不同,思维导图是建立概念联系的有效途径,下面是物质分类的归纳整合,看图填空。

    ①甲处应该填写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_;

    ②请分别将A.空气;B.自来水;C纯牛奶;D.蒸馏水,填入图中乙丙处。(填字母编号)

    乙________丙____________;

    (3)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请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①酒精灯不用时需盖上灯帽。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__________。

    ③结成冰的水不能流动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现象为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________,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化学”,下同)变化。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河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所示:图2中②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A 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 吸附杂质

    C 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D 蒸发

    (2)电解水从宏观上观察:a、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检验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m端是电源的_________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电解水从微观上从微观上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填数字序号)。

    (4)水的生成:如图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该实验中,观察到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____________,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感到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5)请列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1)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用玻璃棒引流  b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 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d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2)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普阅读题 共 1 题
  1. 氨(NH3)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现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CO2,而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氮气和水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氨很容易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1MPa,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33℃,均可将其液化得到液氨。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H2),常温下需要136MPa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有毒,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氨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的氨还可以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氢是一种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下同),液氨是一种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将气体液化的途径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请写出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需要垫石棉网而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_____。

    (2)已知硫酸铜晶体是一种蓝色的固体药品,受热易分解生成白色的硫酸铜和水。小军同学要在实验室中做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请从上面选择合适的仪器,写出所需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有同学不小心碰倒了加热仪器引起着火,第一时间最合理的灭火措施是_____。若实验中发现使用的玻璃仪器炸裂了,请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两点即可)a_____,b_____。

    (3)小利同学要从试剂瓶中取用20mL液体,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写出仪器名称)_____、_____,量取液体时视线应该与_____保持水平,如果他取液体时仰视刻度取液体,最终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m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量筒和托盘天平是初中常见的计量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需要选择的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_(选填“10mL”、“20mL”、“50mL”)。

    (2)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④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⑤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⑥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⑦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4)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则应__________(填序号)。

    A 将游码向左调节

    B 将游码向右调节

    C 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 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5)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甲同学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0”刻度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g。乙同学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食盐固体,右盘衬纸上放1个10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的水溶液(氨水)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活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实验Ⅱ:如图,在烧杯A中装有10mL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一段时间后,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

    探究:是什么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提出猜想)猜想①:从A烧杯中挥发出水蒸气,部分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②: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善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

    将两张滤纸分别用酚酞实验浸泡,然后悬挂晾干

    将一张晾干的滤纸直接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___

    猜想③正确

    将另一张晾干的滤纸先滴加几滴蒸馏水,然后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___

    (拓展延伸)(5)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证明了分子________的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