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A. 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 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 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 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创办于1802年的著名杂志《爱丁堡评论》曾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A. 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B. 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C. 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A. 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   B. 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

    C. 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   D. 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2 题
  1.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

    A. 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 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

    C. 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 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

    A. 美国经济衰退   B.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C. 欧盟日本崛起   D. 不结盟运动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他说,“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   )

    A. 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

    B.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

    C. 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 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

    时间

    粮食产量

    粮食出口

    1930年

    835.4亿千克

    483亿千克

    1931年

    694.8亿千克

    518亿千克

    A. 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 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

    C. 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 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这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粲(柴米)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某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中共防止在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年份

    1927

    1928

    1929

    1930

    离婚率

    10%

    15%

    12%

    3%

    A.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以及家庭稳定

    B.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

    B

    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了“抑商”政策的限制

    C

    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D

    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布克斯顿的描写

    A. 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

    C. 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

    D. 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3年9月,王崇伦响应毛主席增产节约的号召,制订了1年完成3年工作量的先进计划……创造拐形工具代替手松螺丝零件,使每下一个零件就节省30分钟,一天多生产137个零件。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发明

    C. 大跃进的“浮夸风”

    D. 生产技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 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③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A. 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 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张

    A.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 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材料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发展状况

    B. 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

    C. 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

    D. 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船队远航

    B.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工业革命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奴隶贸易前后进行了三百多年。从1802年到1819年,丹麦、英国、瑞典、法国政府先后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关于黑奴贸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牙是贩奴先锋,英国曾是史上最大的黑奴贩子

    B. 北美独立战争后减少了对黑奴的需求

    C. 机器的应用加速了废奴进程

    D. 黑奴贸易的停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教,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

    A. 英国科技中心的转移

    B. 传统大学科学研究的落后

    C.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

    D. 科学进步加速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九元涨至二十八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 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 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

    D. 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62年,徐寿和华蘅芳联手用一年时间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类似。曾国藩高兴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据此可知

    A.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技术的革新

    B. 洋务派熟练掌握了近代科技

    C. 曾国藩对西方科技作了理性分析

    D. 洋务企业急需采用机器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A. 清末新政的推进

    B. 变法政策的实施

    C. 商品输出的加强

    D.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19年9月,某位苏俄领导人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反映了该领导人

    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

    B. 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

    C. 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

    D. 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关系的调整

    B. 科技革命的推动

    C. 政治制度的创新

    D. 侵略战争的刺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

    A. 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

    B. 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C.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 政府干预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 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 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

    ——摘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课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家庭结构是指以父母、子女、亲属等为代表的家庭成员间的组成状况。下面是《宋朝家庭身份权利状况研究》一文中唐代和宋代的主流家庭结构图。

    比较图一、图二两个家庭结构图,指出家庭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