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3 题,单选题 34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政局清明,经济繁荣,国家一统,民心所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的疆域分属哪个朝代?各反映出实行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

    材料二  他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列举他“开辟辽阔疆域”的主要举措。

    材料三   从康熙到乾隆,都奖励开垦荒地,重视兴修水利,大规模治理黄淮水患,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带已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16世纪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甘薯和玉米,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到乾隆中期,清朝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3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盛世?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的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所示事件的历史影响;列举图四所示事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1名人物;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明朝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4 题
  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 C.隋朝初期 D.唐朝中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 D.战国时期、东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辽、西夏、金、元、清五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族 B.党项、契丹、蒙古、女真、满族

    C.女真、契丹、党项、满族、蒙古 D.党项、契丹、满族、女真、蒙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属于河姆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诸侯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文中□□处应为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诸国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这个时期的统治史称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大定之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是四位同学看到右面这幅名作发出的感慨,其中表达最准确的是

    A.线条活泼、人物传神 B.治病救人、泽被后世

    C.人物鲜明、史家典范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A.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 B.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

    C.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D.儒家思想观念受到了佛道挑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和议形式确认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 建立元朝

    B. 设置行省

    C. 统一蒙古

    D. 开凿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宋神宗曾说过:“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材料中的“二虏”指的是

    A.辽和金 B.辽和西夏 C.夏和金 D.金和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原王朝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根据所学判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如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元朝统治区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除加强道路修建外,政府还在全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A.驿站 B.市舶司 C.榷场 D.瓦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

    C.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明代以前,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五府是全国最大的谷仓。明中叶以后,江南则渐需从外地购入粮食,康熙皇帝有言,“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江南

    A. 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 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 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 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鲁商 C.徽商和晋商 D.粤商和徽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A.道家学说

    B.佛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阳明心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其中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用京胡、鼓、板、锣等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的剧种是

    A.元杂剧 B.黄梅戏 C.昆曲 D.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故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是

    A.秦朝的郡守 B.西汉的西域都护 C.明朝的厂卫 D.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应该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  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  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