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因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有明显体现,而小说则限于自身特点,并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

    B.关仝的《大岭晴云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但其在“无我之境”的表现上并未超过陶诗。

    C.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作比较,最终论证了五代和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自觉的抒情诗意更为浓厚、鲜明。

    C.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作者在论述宋元山水画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爱或偏好任何一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是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往往更为宽泛、广阔。

    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诗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所以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C.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一样,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

    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鼎足而立,各擅胜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雾中偶记

    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百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中华民族是在咆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

    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的太惨!

    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是活动的万花筒:奸商、小偷、大盗、汉奸,狞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

    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尤其在今年!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

    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到底像谁呢?说不上来。不过这位朋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平安不?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

    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血的淤积,青年的血,使他窒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大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窒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

    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皮尔朋王朝②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没有出息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且残酷,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让理性上前,让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死难的人们灵魂得到安息。

    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对我们的攻势的!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起,雾是更加浓了罢?已经不辨皂白。然而不一定坏。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祝福可敬的朋友们,血不会是永远没有代价的!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

    1941年2月16日夜。  

    (有删改)

    (注)①1940年10月,茅盾从延安到达重庆,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1941年1月4日,爆发了皖南事变。②皮尔朋王朝,今译成波旁王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气候,为下文表现中国百姓困难的生活、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作铺垫。

    B.作者笔下“无声的中国”、“重庆是‘温暖’的”、“被人‘祝福’的雾”等词语是用反语的修辞,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

    C.本文有多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方便引发议论抒情。如引用历史家批评波旁王朝的话就在表明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并坚定必胜的信心。

    D.本文作者的思路非常开阔,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雾'“夜”、“鼠”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2.作者写到剧中的那位诗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篇散文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心,需要被激活

    ——访《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康震、蒙曼

    靳晓燕

    2月7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人们如潮的关注中落幕。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似一股清流,火爆春节荧屏。

    传播形态好,传统文化不会曲高和寡

    记者;有网友给节目留言:“东坡饮酒、秦观夜话;稼轩论剑、清照煮茶。高冷的文化节目让电视节目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曾经以为,诗词已远离,没想到,它一直与我们相伴。

    康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果你在3000平方米的演播现场,会感到更震撼。节目第二季与第一季相比,加入了《诗经》、毛泽东诗词等内容,设置了“飞花令”这一环节,使比赛更激烈,更具观赏性。《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我们看到古典诗词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拥趸。中国古典诗词始终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情感的重要角色,我们曾一度忽略它,但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读诗、品诗帮助我们这些忙碌的当代人寻找穿越古代经典的准确定位,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每个人的精神归宿。

    《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重新看到了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

    蒙曼;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需要被激活。有了去年节目的预热,今年的火爆,我觉得理所应当。诗心不死,诗情犹在。“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明丽的色彩,顿挫的节奏,温暖的情怀,这就是诗词的美。当我们享受着美,享受着来自《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浸润的时候,我们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走近诗词,与一个个诗人对话,在诗词意境中感受着辞藻之美,心境之美,唤醒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应当成为现代人可以亲近的生活方式。

    诗意就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记者: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节目,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最普通的诗词热爱者:农民白茹云、快递员曹中希、乡村医生、支教教师……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在舞台上,他们讲述着自己的诗意人生。和选手接触过程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蒙曼:节目之所以叫《中国诗词大会》,说明答题、夺冠并不是主要的,追求的是以诗会友的精神传统,是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

    第一场出现的小学教师刘泽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刘老师是农村孩子,家境不好,小时候家中仅有的一本书是毛主席的诗词集,这就成了他的文学启蒙书,也让他爱上了诗词这种文学形式。高中毕业后,刘老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建筑工地打工养家。但他是个特殊的农民工,每天早晨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背诵唐诗宋词。从背诵到创作,刘老师的才华被县里领导发现,要给他安排一个秘书之类的职位。但刘老师坚持要做一名小学教师,带着孩子们继续读诗。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记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时还努力点燃别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诗意人生。

    精神追寻成为重要的文化需要

    记者:“为什么要背诗?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叶嘉莹先生曾经这样说。但在紧张的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

    蒙曼:每个人和诗结缘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小时候因为读唐诗故事喜欢上中国诗词,我喜欢把诗文和它背后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可以经由更多的方式亲近传统文化,还可以和更多的同好交流。《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例子,前两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发几十万跟帖也是一个例子。

    诗歌,不长。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你拿起一篇五言绝句,仅仅20个字,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中,让你沉静下来,感受你和古人之间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

    所以,我理解的诗教,不是简单的背诗,而是体悟诗中的美,因此产生爱惜美的欲望,这就是善。由美育导向德育,从一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诗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康震;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具中国特色。说是古典,其实并不古,因为诗词形式在信息时代并不过时,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元素,它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典之古常常为今日之大用,这个大用就是涵养民族气质,孕育民族品格,培育民族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人们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阐释。经历了上千年时空转换,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感受古典美的全部魅力。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这是一个普及传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共同推动,形成合力,使中国诗词教育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诗心,需要被激活”的原因阐述的一项是(   )

    A.虽然古典诗词一直存在,但生活紧张忙碌的当代人曾一度忽略了它的存在。

    B.诗心不死,诗情犹在。只有懂得享受中国诗词的美,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C.品读中国经典诗词有助于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进而拥有诗意人生。

    D.古典诗词历经千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演进中湮没,反而拥有更多潜在的拥趸。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康震认为,因第二季比赛更成功,所以令人震撼的演播现场、新内容的补充和新环节的设计很重要。

    B.在访谈中,嘉宾蒙曼巧妙引用诗词,这既符合访谈话题内容,又充分地表现了她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C.《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火爆春节荧屏,而记者却引用网友留言称其为“高冷的文化节目”,记者这样表达明显不妥。

    D.康震站在民族的高度,认为古典诗词在涵养气质、孕育品格、培养精神和展现风貌方面有大用,委婉地否定了蒙曼关于美育和德育的说法。

    3.点评嘉宾认为当下该如何去努力激活诗心,唤醒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请概括作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忱于居民家取沟瓦二不檐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B.时秋霖几月/所同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C.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向/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D.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日/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缗钱:计税单位,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是朱代驿传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文件时所用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一心收复失地。皇上下决心要收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进言,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

    B.辛弃疾办事能力突出。他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多方斡旋,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C.辛弃疾心系百姓。他在督办江右赈灾事务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使百姓熬过了饥荒。

    D.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他早年就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未能完全施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半露松绿。

    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着红靴,踏碎一街玉②。

    (注)①烂斑:即斑斓。②玉,喻月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从听觉落笔。鸥鸟阵阵扑翅之声,幽屋中回荡着的萧萧余响。

    B.“墙角烂斑”两句描绘出清晨萧瑟凄冷、缺乏生机的景象。

    C.歌楼中那些唇红肤白,吐气若兰的歌女们翻唱着新曲,她们头上的珠翠洒满一地,也没有人去捧起,可见宴乐的豪奢。

    D.宴罢归去的行人的红靴与街上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

    2.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与亲友分别时常留恋不舍,此情此景总能让我们想起柳永《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表明自身思绪纷繁复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起源于隋。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势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词出现在此时,绝非偶然。它是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和文学____________的产物。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相似,它的诞生与音乐有着_____________。但它所配合的曲调,既不是上古时代的“雅乐”,也不是汉魏六朝的“清乐”,(   )。词的全名是“曲子词”。“曲子”是它的燕乐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唐宋时,人们或简称其为“曲子”,或简称其为“词”,并无____________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花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______________、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直到今天,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浑然一体  此呼彼应  一成不变  百花齐放

    B.浑然一体  不解之缘  千篇一律  百花齐放

    C.水乳交融  此呼彼应  千篇一律  姹紫嫣红

    D.水乳交融  不解之缘  一成不变  姹紫嫣红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新声“燕乐"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

    B.而是新声“燕乐”,它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

    C.只是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的,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的新声“燕乐”

    D.而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B.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C.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具有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D.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从营养学上看,无论哪种肉汤,______,因为肉汤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含量很少,绝大部分营养还锁定在肉块中。但对一些病弱者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______,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因此为体弱者提供肉汤,______,增强身体抵抗力。因此,古人认为肉汤有“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民政”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