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浑善达克沙漠的南缘及冀北山地森林的北缘,生态区位复杂而且重要,是保护京津唐地区及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①     (荡然无存  化为乌有),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为了修复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林场工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造林异常困难。1977年,塞罕坝曾经遭遇过一次罕见的雨凇灾害。雨雪冰冻轮番侵袭使得林场十多年的造林成果损失过半。林场技术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人工纯林密植度高,导致树种单一、枝干长势较弱,一旦遇到冰坨压身就会损失惨重。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及发展趋势,他们创造了“人工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模式,即通过五年的“抚育间伐”,将造林之初每亩密植222株松树减少到50株,个别区域仅保留15株。“抚育间伐”腾出了空间,树下通过“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手段,在高层树下植入低龄云杉等,逐渐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单一的人造林海景观变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物种多样性也正在丰富和完善。如今,绿色的塞罕坝,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扼守住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材料二)

    塞罕坝有着丰富、独特、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在其9.4万公顷的范围内,有蜿蜒如蛇的河流,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一望无际的林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游人不出森林公园,即可观赏多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塞罕坝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森林草原景观。这里7万多公顷的人工林集中连片,形成一片浩翰的林海,并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二者②     (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构成壮观、优美的自然风景。

    在距今300多年前,这里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满、蒙、汉三族人民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满族蒙古族文化特色比较突出,为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奠定了好的基础。

    塞罕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人文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近年来,塞罕坝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万人次以上。从2014年起,塞罕坝开始科学核定环境承载力,将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率控制在3%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表示,计划在2030年以前,将年游客量控制在120万人次以内,尽量实现适度发展、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塞罕坝的绿水青山,是一粒生态文明的种子,传递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创造了人间奇迹。

    (材料三)

    塞罕坝旅游经济效益统计表

    年份

    游客人数(万)

    提供就业岗位(万)

    旅游直接收入(万)

    2010年

    38.5

    0.85

    3200

    2013年

    43.9

    1

    4300

    2016年

    55.9

    1.8

    6200

    2017年

    60.2

    2.5

    8500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②处应填______。

    2.塞罕坝创造的奇迹取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请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其科学性体现在哪个方面,并加以解说。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8年到1982年,张家界林场职工垦荒整地、植树造林。到上世纪80年代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蓄积量由1958年建林初期的约4万立方米增长到约20万立方米。以前,由于路不通,林场“与世隔绝”。1979年后,媒体的推荐报道、吴冠中到此写生等,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张家界林场的美,来张家界的游客络绎不绝。1982年,中央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亲历者说)张杰: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调研员,亲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三千奇峰、八百流水、十万森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张杰说,“为扩大宣传,我们背着电影机和传单走出大山,向外推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电影名为《奇山揽胜》,反响热烈,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开发加宣传,1984年,公园接待游客共8万人次,到1988年,游客就达到了56万人次。”

    “游客多了,环境是否承载得起?2000年左右,为了减少污染,提质发展,森林公园15家酒店宾馆的煤锅炉全被叫停,换成了燃油锅炉。金鞭溪的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老百姓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溪水中。景区的厕所外建起了技术先进的化粪池,粪污经过就地处理,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无论是黄石寨,还是金鞭溪,现在依然是山清水秀林深。”

    这些年,张家界国家森公园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最高等级。被人民网报道,截至2019年2月,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已达897处。

    湖南省林业局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64个,位居全国第一,经营总面积34.75万公顷。湖南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管理,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2018年,全省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2014年,为解决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中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201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同意调减云南等18个省(区)3700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来源:百度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家界森林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垦荒造林;第二个阶段开发宣传;第三个阶段提质发展。

    B.2018年,张家界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C.材料一中的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张家界林场垦荒造林成效显著。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发展。

    (2)材料三划线句“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中,“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读材料一,分条概述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了减少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近五年我国生态修复成果图示

    【材料二】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万顷绿洲塞罕坝怡人的美景。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走过的是一条尊重科学、遵从规律的科学造林、护林之路。改“遮荫育苗”为“全光育苗”,改密植的造林模式为异龄、复层、混交的营林模式,改“中心靠山植苗法”为“三锹半植苗法”,塞罕坝人恪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三】

    初春时节,走进赣闽交界处的江西资溪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林苍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资溪十五年的生态坚守。某企业欲投资180亿元在资溪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资溪婉拒了;外商想在资溪开发年创税收近千万元的磁铁矿,资溪还是拒绝了……近三年来,资溪这个位于鄱阳湖流域、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污染项目、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额。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据: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7.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全县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我们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守住资溪的生态红线,就是守住长江的生态红线。”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与资溪一样,中国众多县市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积累更多的生态财富,用生态红线守护发展“绿线”,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1.阅读【材料一】,依据其中一项内容,说说你对图中“斐然”一词的理解。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可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3.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网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尚在工业化中期,整体污染水平还处于高点,需要等到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治污的“拐点”才能到来,污染水平才会低于环境容量。

    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解说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 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統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威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__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__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改)

    [链接材料1]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 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 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 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人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 海洋塑科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刻不容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破解城乡垃圾难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新型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的关键。不仅如此,生活垃圾分类还可以提高后续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难度,节约社会资源,进而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能源。

    (材料二)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垃圾未分类原因

    (材料三)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由家庭手把手教给孩子的,垃圾分类对于日本的孩子们来说,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成年人也一丝不苟地遵守,正是榜样们的力量铸就了孩子们一生的习惯。日本《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胡乱丢弃废物的人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1000万日元。从教育到法律,可见日本人高度地重视垃圾分类。而在澳大利亚,一般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等通常被装在不同的240 L的带双后轮的标准垃圾箱里,此外,为了满足更多垃圾处理需求,还可以申请340 L的大垃圾箱。对于学校、企业等,还可以申请660 L至4500 L的超大型垃圾箱。与这些垃圾箱配套的,是全自动的侧装垃圾车。垃圾车的回收时间按“垃圾日历”来推算,日历中不同的日子会被单独标上“红、蓝、黄”3种颜色,某一种颜色表示当天收某一类垃圾,而且垃圾日历可以在APP和网站上查询。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B.日本在垃圾分类的家庭教育和法律政策完善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C.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将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D.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差,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3.请你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提出三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