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B.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C. 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列宁的讲话遭到孟什维克党人的强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当前的任务应是巩固工农革命民主专政,而不是争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情况说明了

    A. 革命党人对临时政府没有清醒认识

    B. 十月革命后党内路线之争十分激烈

    C. 苏维埃已经掌握了全国的主要权力

    D. 俄国二月革命的条件并未非常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正确的是

    A. 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推动了“州”的独立性加强

    B. 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C. 在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D. 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

    B.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 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 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

    D. 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重要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

    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C.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保护环境已走向法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国维认为,若依商朝人的继统法,武王死后,周公理应为王,但他拥立武王之子成王;自此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由此可知,王国维

    A.突出了周公制礼乐的历史功绩 B.认为商周继统出现制度性变革

    C.强调西周宗法制的优点 D.反思了殷商继统法政治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秦朝丞相之下,设立“诸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卫尉掌宫廷宿卫,太仆掌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礼宾,宗正掌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室费用,将作少府掌工程营建等等。这反映出秦朝

    A.建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B.形成完备的国家中枢决策体制

    C.家国一体化的政治特点 D.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等。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其家属可随住军营。这些举措的主要影响是

    A.创新了军队管理体制 B.有效杜绝农民起义的发生

    C.老弱充斥,素质低下 D.开士兵职业化先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你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该材料反映了

    A.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B.雅典多产者享有更多的民主

    C.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D.雅典公民有保卫城邦的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恩格斯指出: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B.土地贵族掌握了国家立法权

    C.具有妥协性和保守性 D.通过三权分立维护革命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 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

    D. 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仪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努力 B.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封建顽固派阻碍了外交近代化 D.外交近代化过程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指出,概括起来,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中央失去把握之权。他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是清政府灭亡的直接原因

    B.使地方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造成北洋军阀的崛起

    D.成为此后政治变化的关键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漫画讽喻了列强对近代中国某次侵略战争。一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一帮西方人在旁边无动于衷地互相嘀咕:先别忙,让他们那帮黄脸人自己先打个痛快再说。此次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认同 B.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结束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21年,美国学者杜威撰文提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杜威的这段言论

    A.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B.否定了五四运动的意义

    C.辛亥革命失败可为其提供佐证 D.为中共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1954年宪法的制定

    B.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炮击金门”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严惩占据金门、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长期对大陆沿海地区的武装挑衅行为而进行的警告性的炮击。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大陆对台政策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D.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厚重的空军一号舱门缓缓被打开,双鬓已然花白的美国总统,平生第一次嗅到了太平洋那一端积蓄了五千年神秘与未知的凝重空气,他戏称自己是新哥伦布…他试图对这个国度有“哲学上的新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此行

    A.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C.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D.体现了区域多边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并指出“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已认识到

    A.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

    B.民族独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

    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D.国际经济秩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公元前四世纪秦国占领蜀地之后,连接川陕的金牛道等日渐繁盛,安史之乱之后,传统的川陕蜀道日渐衰落,难现昔日的辉煌,而四川盆地东部并不具备良好城市发展条件的山城重庆在后世逐渐发展起来,这反映了

    A.战争对川陕蜀道破坏严重 B.中国政治中心东移和南移

    C.中国传统经济格局的变动 D.地方割据有利于四川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唐中叶后,随着作坊和行会的发展,雇佣工人渐渐增多,出现了专门从事雇工的佣作坊,还出现了按日计工资的“日佣人”和按月计工资的“月作人”。工人身份比较自由,可以“自寻职业,以投他坊”。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明朝

    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同期,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平均降低30%,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税率,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主要表明

    A.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逐步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C.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D.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的建议报告,指出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这—建议报告

    A. 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B. 与“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符

    C. 高估了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潜力

    D. 导致“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83年,国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零售商业、服务业。于是,个体商业户,特别是个体零售商业、饮食业和缝纫、修理、洗染、照相等服务业在各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一情况

    A.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

    B. 缓和了城镇的就业压力

    C. 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12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种报刊,1913年由于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一度减少至130余种,1919年后又上升到400余种。1921年,全国有报刊550余种,1926年增至628种,通讯社增加到155个。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扩大兴旺的趋势,主要原因是

    A.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B.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众文化程度显著提高

    C.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民政治热情普遍高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村中失地农民大部分沦为佃农或者雇工,但在农业雇佣关系比较发达的地区,雇工家庭也不超过8%。商品经济向农村发展,江苏吴江地区“绫罗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天下”。纺织业发展带动了桑蚕业和植棉业,湖州“以参为田”,苏州嘉定地区“种稻之田约止十分之一”。同时,在江南的农村开始出现一种包买制:城市商人向手工业者供给原料,收买成品。

    ——据高寿仙《中国与英国的原始工业化:资本与制度问题》

    材料二  18世纪是英国农业革命迅猛推进的时期。1760年,议会通过法令支持圈地,掀起了“议会圈地运动”的狂潮,土地逐渐集中于大地主手中,为了适应城市工场手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多被圈占的土地被租给大租佃农场主进行集约经营,这些农场大量雇佣农业工人进行经营,当时英国农业雇工人数大约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1/4~1/3。经营农场的地主贵族在获取巨额利润后热衷于对交通运输业、工矿企业以及地方银行进行投资,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据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英国18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和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提取至少两条相关信息,归纳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概述与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论证准确和评价精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