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在人法中对人的概念定义了自然人与法律意义上的人的区别,行为能力的划分以及监护的概念都是现如今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不得不提的是,罗马法对“法人”概念的贡献,共和国后期,法学家开始注意到团体与参加团体的各个成员的不同,帝国时期,法律开始承认某些特殊团体享有独立人格,能够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古代罗马时期发展起了“法人”概念。

    材料二   罗马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原则,确定了所有权绝对化、契约自由、过失责任三项基本原则。所有权绝对化体现的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契约自由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繁荣之下需要维护的市场自由秩序。而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侵权法规则原则。

    材料三   罗马法高扬的司法精神造就了这样一种信念:私权不应为国家公权任意粗暴干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信念牵制了国家公权力的误用与滥用。这种司法精神,也是当代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人类摆脱依附的前提与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玥婵《罗马法的现代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罗马法对“法人”的定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精神。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对近现代法律形成了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确立了三条纪律与程序:(1)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2)所有问题的决议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3)投票结果以当时在场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标准。制宪会议的这些规定

    A. 表明美国急需建立中央集权制政府

    B. 确立了国家权力结构中州权至上的原则

    C. 有助于均衡各州利益确保行政效率

    D. 主要为避免会议受外界干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C. 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D. 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依据他的观点,对十月革命的意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B.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回顾历史,十月革命为俄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A.走封建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B.走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

    C.走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D.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出发点是

    A.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保障两岸关系的稳定繁荣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

    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 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文革”充分说明

    A.脱离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必然会招致挫折

    B.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C.“红卫兵”“四人帮”是罪魁祸首动乱之源

    D.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都是走资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一帆风顺

    B. 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恢复重建

    D. 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

    B.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D.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观察下列图片,从下图《抢劫》到下图《魂牵梦绕》,两幅图片涉及的战争场景是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B.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C.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

    B.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

    C.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

    D.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俾斯麦回忆录里的这段话,表明他期望

    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诸多名言中的两句。在孙中山眼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潮流

    C.第二次工业革命潮流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

    A.保留君主权力

    B.实行三权分立制

    C.实行联邦制度

    D.实行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39年,时年20岁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当时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相爱,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限,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

    A.议会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

    B.议会无权干预国王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传统等级观念十分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D.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   )

    A.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

    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只是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B.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C. 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的民主制,以今日眼光来看虽还远未成熟,只能视如民主制的胚胎,但饶是如此,也能与古代中国的专制文化形成酷烈对照。民主与专制之别,在于前者以个体为本位,后者以统治者为本位;前者专注个体的权利,后者强化统治者的权力;前者没有明确的统治与被统治之别,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公民的授权,后者却把统治者与人民置于无可调和的对立面上。反映在智慧态度上,以个体为本位,则会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因而必然会把培养、激发公民的智力放在首位,依民主制的理解,公民的智力发展与国家的安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反之,以统治者为本位,则难免得出韩非式结论,仅仅把百姓视为一种工具,亦即帝国的耕战者。

    ——周泽雄《反智:传统与现实》(《书屋》2012年第1期第70页)

    材料二  1958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借评论司法、公安会议,发表谈话说:“公安、法院也在整风,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成。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有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4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每次的决议都是法,开一个会也是一个法。”后来,毛主席更明确指出:“要人治,不要法治。《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律。”于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从此中断,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从此淹没无闻。

    ——辛向东戴剑华《董必武与毛泽东》,《党史天地》2009年第5期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民主和专制区别的认识?(照抄材料无分!)

    (2)材料二材料中的“要人治,不要法治”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指新中国)美两国在建国之初各选择和设计了什么样的治理国家的民主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4月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欧美之行,并与美国签订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合同。

    1933年和1934年两年间,(南京政府)购买军火费用达6000多万元。

    1933年5月签订《塘沽协定》后,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活动告一段落。

    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主持“剿共”军事会议,通过军事、谍报、宣传等“剿共”方案,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仍为前一年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

    1933年8月,南昌行营制定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规定:“武断乡曲,虐待平民,致死或笃疾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1933年8月,南昌行营颁发《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投诚赤匪经该管县政府核准归原籍居住后,其生命财产应一律予以保护。”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战字第二一三号》训令:“匪区纵横不过五百方里。如我军每日能进展二里,则不到一年,可以完全占领匪区。”“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即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的活动空间,迫使红军真面目的主力决战。

    ——摘编自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4;《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柒》,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

    材料二1930年7月《申报》报道:“平均潮属每年所产之盐,销入闽赣外省者占十分之七。”闽赣对外来食盐的依赖,可见一斑。

    1932年6月、10月和1933年7月,由于财政紧张,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三次向苏区人民发行公债60万、120万、300万。第一期公债大都用抵交土地税方式陆续归还,第二、第三期则基本成为无偿的贡献。

    1933年底毛泽东调查得出:江西兴国长冈乡全部青壮年男子(16岁﹣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320人,占79%。

    1934年初,整个中央苏区荒田达到80万担。

    1934年3月张闻天记:江西于都“岭背区特派员乱打土豪,故意将中农当地主打,造成群众恐慌和逃跑。”

    1934年4月,兴国县的红军家属达61670人,留在后方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1934年年中,随着前方战事不利,物价再现暴涨:“米每元五斤,盐每元一两五钱,柴每斤二角。”

    1934年9月,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因逃亡、生病减员达1800余人,几乎占到该部总人数的1/3。

    1934年7月张闻天记:“在查田运动的名义之下,任意没收了地主富农兼商人的店铺与商品,或是把工人当了地主打,‘但没一个人敢起来纠正,甚至负责的机关也听其自然不去干涉,因为大家怕这种干涉会遭到右倾机会主义头衔与同地主资本家妥协的罪名。”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P248﹣351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第五次“围剿”前后南京政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的困境。

    (3)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博古、李德军事上“左”倾错误导致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