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终生是一个布衣,这说明什么?这就是封建社会一个政治斗争具体的体现。

    布衣的原意就是古代的平民、寒士,属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他们的出身和利益,使其要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要求从那些豪门世族、皇亲国戚、权贵势力的手中夺到一部分政治地位,这就是封建时代实现开明政治的条件,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民主成分。

    李白每提到从政,就多半同时提到准备还山,正是为了表明一个真正布衣的态度,乃是并不恋栈于仕途的。以李白当时的大名,他的交游之广,以及唐玄宗对于他的礼遇,若肯对统治阶级稍事迁就,何愁没有高官厚禄,然而李白却终生是一个布衣,这就使得李白在这一斗争中,成为突出典型的人物。

    唐代的政治活动中有一类人就是布衣,他们既非豪贵,又不甘于卑躬屈节地慢慢地熬,因为那样地熬上去就仿佛是进了统治阶级的训练班,等到熬出头,也已失去了布衣的锐气。所以布衣是成则卿相,败则草野的;比起那慢慢熬上去的科举分子要更有新鲜的布衣感,更为鲜明地说出自己的政治态度,这就是政治家的身份。他们在政治活动中,当然也不能不从事交游,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如李白所夸耀的“不屈己,不干人”,是指对别人从来不肯屈服,也不去求别人,这就是布衣的骄傲。李白又说他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一命”是周代最低一级的官(“命”指官阶,周代官阶自一命至九命),他都不想沾染,他要用“四海称屈”的與论,来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让他参与政治。李白屡以“巢”“由”自比,正因为“巢”“由”乃是布衣,而光却要把天下让给他们。李白当然不会要求唐玄宗把天下拱手让给他,那太不现实了,然而他却毫不掩饰地要求唐玄宗真正让他过问国家大事,要参与一些真正有关人民的国家决策。而事实上李白虽然不能像“巢”“由”那么神气,唐玄宗却到底把他邀请到了长安。可是统治阶级并不是那么大方的,只要求李白作点饰品,替统治阶级捧场,李白不满意这个邀请。这就是布衣代表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李白的“名扬宇宙”“四海称屈”,以至于使唐玄宗见到他的时候要“降辇步迎”,正是典型地代表了布衣的胜利。而李白终于“一命不沾”,又正是典型地代表了布衣与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本质,这就都统一为李白的布衣感。

    唐代社会在高度的经济发展中,市民阶层也开始萌芽,并且十分活跃,李白既以布衣自许,又刚巧是出身于市民家庭,因此就具有布衣阶级意识中最鲜明的活力,他清楚地意识到与统治阶级的合作是绝非长远的,因为那矛盾几乎是不能解决的。他说:“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他作为布衣,既不能代替统治阶级,又看出来不能长久与之合作,这也就反映为李白诗中“人生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消极成分原是封建时代的黑暗面在李白诗中的投影,而对于李白来说,在表面上消极的背后,却正是那布衣与统治阶级的对抗性,它因此也就终于表现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有力的名句。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李白的布衣感》,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既提到从政,又多半同时提到准备还山,这能够表明他不贪恋仕途。

    B.与慢慢熬上高位的科举分子相比,布衣成为卿相后败走草野都觉得新鲜。

    C.李白不满意唐玄宗的邀请,是因为他不愿意只作点饰品,替统治者捧场。

    D.李白说子胥、屈原的情形,表明他思想意识里对阶级矛盾有清楚的认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先提出问题再分析论证的结构,论证了李白作为布衣代表与统治阶级的矛盾。

    B.文章主要论证李白是布衣与统治阶级斗争的典型代表,他诗中的消极是与统治阶级的对抗。

    C.文章论述李白在与统治阶级斗争中成为布衣从政的一个典型人物时,运用了假设论证。

    D.文中多次引用李白的文辞诗句,都是为了表明他傲视统治者,有布衣的骄傲与锐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要求一些政治地位,是在积极追求民主进步。

    B.李白请求唐玄宗真正让他过问国家大事,是因为觉得自己气节超过“巢”“由”。

    C.李白最后连最低一级官职都没做到,表现出布衣与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本质。

    D.作者认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对之前“人生行乐”思想的彻底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灵之夜

    [法]莫泊桑

    她去世时并无痛苦,就像一生无可指责的女人那样平静地死去。现在她的脸纹丝不动,闭着双眼躺在床她那银白色长发梳理得很精心,好像刚刚打扮过。苍白的面容非常宁静、安详、虔诫。显然,这躯壳里的灵魂多么的温顺。心地纯洁的老妇人度过的一生是多么的安谧。这个贤淑的妇人死得一定从容不迫,问心无愧,这是善良妇人的命运。

    她的儿子——知名的执法严厉的法官,跪在床边。他的姐姐欧拉莉娅,出家做了修女。他们已经泣不成声。从儿时起,母亲教他们养成坚定的道德品质,本着严格的宗教教义精神培养他们,按着无条件执行义务的精神培养他们。他,儿子,做了法官,握着法律宝剑,无情地惩治那些走入歧途的败类。她,女儿,在这个家教严格的家庭中,熏陶出高尚品德,由于憎恨人类犯错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上帝。

    他们全然不记得自己的父亲,只知道他给母亲带来不幸。

    修女发狂般吻着死者垂下的手,一只像躺在床上的耶稣圣像的象牙色的手,另一只手还保持临终前抓床单的姿势。

    不知放在什么地方的座钟,在黑暗中有节奏地发出嘀嗒声。一阵关于草和树林的柔和的气息,伴着淡淡的月光从开着的窗户飘进来。偶尔听到青蛙的聒噪声,有时,夜间昆虫像子弹一样飞进窗口,撞在墙上,发出嗡嗡的叫声。此外,村中一片寂静。一种神秘的倦意和安详的平静笼罩着死者。好像一切都是由她身上发出的,使万物都安静下来。

    法官一直跪在床前,头埋在被子里,用一种低沉的、令人心碎的声音,呼唤着:“妈妈!妈妈!”姐姐则仆倒在地上,浑身抽搐,像癫痫发作似的,全身颤抖,呻吟:“主啊!主啊!妈妈,主啊!”

    俩人悲痛欲绝,哭得喘不上气来,声音都嘶哑了。

    很久之后,他们站起来,又悲痛地看着刚刚故去的亲人。遥远的回忆,昨天的欢乐,而今如此痛楚的回忆,又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想起了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生活中的各个片断情景,她再也不能和他们说话了。他们再一次看到她是那样幸福、安详,看到她轻轻的手势,像打拍子一样,这是在她讲到有特殊意义的话时,常有的动作。

    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她。她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他们的向导,是他们青春的化身,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快乐。

    修女对兄弟说:“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反复看自己的信。信都在那儿,在她的抽屉里。我们看看这些信,让我们今夜在她身旁重温她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经历一下她苦难的旅程,了解一下外祖母和我们不熟悉的祖先。”

    于是,他们从抽屉里拿出几十打发黄的信笺,都精心捆扎在一起,摆得很整齐。他们找出一叠写着“父亲”字样的信拆开看了起来。开头写着“这亲爱的”“我可爱的小孙女儿”“亲爱的孩子”等。突然,修女高声朗读起来,停下后说:“我们把这些信放进她的坟墓里,用这些信做一件白色殓衣,裹在她身上。”

    这时她又拿起另一打没有任何签名的信,高声念道:“我最崇拜的人儿,我爱你,简直发了狂。从昨天起,我感到很痛苦,我像被判要受地狱苦刑:对你的思念在炙灼着我,我感到你的芳唇在我的嘴唇上面,你的眼睛在我的眼睛下面,你的身体贴着我……”

    法官站起来,修女不再读了。他一把夺过信,找署名,没有签名。只在“最爱你的人”下面写了“亨利”两宇。而他们的父亲叫列内,就是说,这不是父亲。于是儿子飞快地翻动信札,抽出另一封念道:“没有你的爱抚,我已经活不下去了……”他神情严肃,像在法庭一样,冷淡地盯着那个死人。修女呆站在那里,像座雕像。

    他收起那些信,扔回抽屉里,随后放下床帐。

    当阳光射到桌上已燃尽的蜡烛时,儿子慢慢地从扶手椅里站起来,望都不望母亲一眼。他给母亲判了罪,并和姐姐离开了母亲。他缓缓地说:“现在我们离开吧!姐姐。”

    (节选自《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第四卷,李显扬译,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守灵之夜”,既是儿女对母爱感恩之夜,也是儿女责怪母亲而离开之夜。

    B.“无情地惩治那些走入歧途的败类”一句,目的是高度赞扬儿子作为法官的执法严厉。

    C.母亲的那些没有签名的信是儿女认定母亲在道德上存在问题的证据。

    D.小说中写儿子、女儿对母亲离世的悲痛,采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法。

    2.试赏析文中画横线处的环境描写。

    3.小说结尾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某型号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大连厂于1957年秋组成内燃机车技术组,人员全部是厂内技术人员,进行巨龙型内燃机车的设计。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技术人员顽强拼搏、夜以继日,相关人员埋头苦干、不分昼夜,完成了工作。1958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台“巨龙”型干线货运内燃机车,伴随着一声长鸣,缓缓地驶离停车位。第一次试运,机车性能一切良好,达到了设计标准和要求。大连机车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试制成功中国首台大马力干线货运内燃机车,创造了人间奇迹。“巨龙”型干线货运内燃机车的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机械工业开始以现代化的装备来武装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拥有了早期的技术人才,也填补了我国机车工业生产的一项空白。

    (摘编自廖华《中国机车发展史》)

    材料二:

    历时11年,累计1000万次试验,积累150G数据,耗资1亿元—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攻克了第三代轨道交通牵引技术,即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国高铁制胜市场的一大战略利器。我国成为继德、日、法等国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牵引传动系统在业内被称为“列车之心”,其性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列车的动力品质、能耗和控制特性,也影响着列车的经济性、舒适性与可靠性,是节能升级的关键。永磁牵引系统是列车的动力系统,其中变流器相当于列车的心脏,电机好比是列车的肌肉,电机主要负责传达动力,完成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变,带动列车平稳行驶。数据显示,株洲所研发的690千瓦永磁同步电机,比目前主流的异步电机功率提高60%,电机损耗降低70%。

    (摘编自曹昆《高铁动力新一代 永磁牵引赢得全球话语权》)

    材料三:

    我国永磁高铁列车已经完成30万公里性能测试,目前正探讨在京雄城际铁路采用永磁高铁方案的可行性,为永磁高铁的商业化运营铺路。世界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技术历经了直流系统、异步系统、永磁系统三大阶段。永磁同步牵引系统正逐步取代传统牵引系统,成为下一代列车牵引系统的主流研制方向。

    高效节能是永磁牵引系统最为突出的优势,高速列车采用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永磁电机高功率密度的特点,降低列车的动拖比(指一列固定编组的列车中,动力车与无动力车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列车牵引效率,可节省大量电能,降低列车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永磁发电机的绝缘技术结合了大功率机车和高铁牵引电机绝缘结构的优点,具有更高的绝缘可靠性。而全新的封闭式通风设计,则有效确保电机内部冷却系统的清洁干净,并且封闭式设计也降低了电机运作时产生的噪音,与异步牵引电机相比维护更少、噪音更低。

    目前,永磁驱动技术在我国电动汽车、风电、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我国,采用永磁牵引技术的地铁列车早已在多个城市地铁线路上开通运营。如沈阳地铁2号线、长沙地铁1号线等。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永磁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经逐渐追赶上了国外先进水平。

    (摘编自《“永磁高铁”来了》)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记载高度赞扬了大连机车人,材料二的报道凸显我国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取得的成就,两者都能唤起读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的制造虽然有苏联专家帮助,但在研制过程中使用我国自己工厂的技术人员,从而培养了国家早期的机械工业人才。

    C.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研究上,努力数年,反复试验,投入大量资金,积累众多数据,终获技术突破。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直到今天高铁列车的独立研制,中国才在机车工业发展上完全摆脱了受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控制的被动局面.

    3.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机车电机的研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箕倨见陆生。曰:“足下中国人,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乃屈强于此,汉诚闻之,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今王众不过教十万,皆蛮夷,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乃大说陆生。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号其书曰“新语”。吕太后时,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右丞相陈平患之,陆生曰:“将相和调,则士务附。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君何不交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陆生名声藉甚。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B.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C.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D.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指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之。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诗书,原指《诗经》和《书经》,后泛指一切经书,再后来可泛指一切书籍。

    D.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所有皇帝的生母都自然就是皇太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不卑不亢,大义凛然。面对傲慢的尉他,陆贾毫不畏惧,分析形式,晓以利害,侃侃而谈,从气势上镇住了尉他,尉他只好道歉。

    B.陆贾辞令机智,辩论犀利。尉他问陆贾自己和刘邦相比哪一个更贤能,陆贾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对比,直言尉他和刘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C.陆贾直言进谏,说理透彻。陆贾不顾刘邦的生气,直接反问刘邦可以马上治天下吗?再列举商汤、周武、秦朝等历史上灭亡的实例来劝刘邦。

    D.陆贾忠于刘氏保国建功。吕太后掌权时危及刘氏的社稷传承,陆贾向丞相陈平进言,力促将相和,从而诛杀了吕氏,助力孝文帝登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①

    苏轼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②。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③。

    三策已应思贾让④,孤忠终未赦虞翻⑤。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⑥作上元。

    (注)①庚辰:即元符三年。之前黄河决口,苏轼曾主张用疏的办法使黄河北流,所以说“斯言乃验”“已应”。②本诗原为寄给族孙苏符,即诗中的“作诗孙”。③鬼门: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④贾让:汉治河理论家,提出治河“三策”,主张“疏”。⑤虞翻:三国时吴人,为人正直忠诚,但好饮酒。孙权厌恶他,贬为交州剌史,直到死未召还。作者借以自况。⑥新篘(chōu):指为准备过上元节而新酿的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作者身处与内陆远远隔海相望的村庄,在梦中时常想念自己的族孙。

    B.三四两句,说自己远在天涯已经习惯遭逢人日(正月初七),喜过鬼门关回到北方。

    C.五六两句,写治水三策已经应验,思念贾让,孙权最终没有赦免孤独忠贞的虞翻。

    D.七八两句,写作者典当衣物买河源县大米,新酿美酒,屈指算来可用作过上元节。

    2.作者处于怎样的情形之下,怎样的处境?试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夭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既_______________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作为藏医学“索瓦日巴”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为保障藏族民众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_______________着藏族天文历算、自然博物、仪式信仰、行为规范、起居饮馔等传统知识,同时也通过藏族神话、传说、史诗、戏剧、绘画、雕刻等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广泛传播,为藏族人民既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保护着人类的健康实践与知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藏医药浴法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___________,并提高人们对其重要意义的认知,促进不同民族关于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对话,体现中国政府对传统知识文化____________的重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体现  承担  清晰度  援古证今

    B.体现  承载  可见度  古为今用

    C.表现  承载  清晰度  古为今用

    D.表现  承担  可见度  援古证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的藏医药浴法为集中传承区域

    B.以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藏医药浴法区域

    C.藏医药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区域

    D.传承藏医药浴法的集中区域,在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保护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又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B.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保护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C.既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又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D.既为藏族人民提供了持续的认同感,又丰富着人类的健康知识与实践,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见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已经到来。据相关统计,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垃圾,可降低垃圾的数量达60%以上,相当可观,因而进行垃圾分类可减少垃圾占用的土地面积。垃圾分类还可以减少污染,如废弃的电池会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废药品的毒性也较大,这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必须集中处理以保护环境。有些垃圾,如使用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一次性筷子等,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和要求,拟写上下联。

    (1)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有的是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拓展的,有的则纯粹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请选择自己阅读的书籍,完成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西游记》师徒取经遭遇困难

    (2)“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请结合个人感悟,完成下联。

    上联:一带一路朋友遍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5年前,广东梅州市城东镇玉水村是“煤矿村”:到处小煤矿,残山破水,六成以上的村民挖煤,村里黑水四处流淌,村民生活贫困。

    15年前,政府开展煤矿整顿,帮助群众脱贫学技,村民纷纷外出学厨,吃苦耐劳、艰苦创业,互帮互助,八成以上的家庭靠外出做厨走上了致富路,玉水变身名副其实的“厨师村”。

    今天,玉水村面貌一新:周边绿水青山,村中绿树成荫,道路宽广,千净卫生,路灯明亮,“吃苦是福”“劳动光荣”“卓越追求”等标语醒目。在青岛举行的“2019年第四届世界厨师艺术节”上,村民郭端获得了“中餐烹饪艺术家”的称号,郭端说他的工作是艺术享受。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青碧、清澈无比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自己所在地有点偏,长年没法欣赏到音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奋飞时依然“有所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要靠大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