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1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麦迪逊说:“在政府中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将主权加以改造,使之足以在不同的利益和派别之间釆取中立的立场,控制社会的一部分不去侵犯另一部分的权利,同时又足 以控制其自身,不去建立一种对立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利益。”麦迪逊在此强调政府运行 应遵循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见

    A.古罗马债务现象非常严重 B.法律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这是最早的社会契约思想 D.古罗马法律非常重视私权的保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冲地带,它们不仅承担控制四方、拱卫王室的任务,而且在空间上对非姬姓封国形成分割之势,监视并牵制非姬姓封国。这表明,西周

    A.血缘政治高于地缘政治 B.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C.极力控制诸侯争霸局面 D.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宋代经济现象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史实是,宋代

    记载

    出处

    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在湖南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太平(半)在外。

    《宋会要辑稿·食货》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的罗成还不著,卖钱买的素丝归。

    徐积《织女》诗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时,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有陕民值凶荒,母妻之别地受佣,民居家耕种自给。

    元好问《夷坚志》

    A.农民从商成为主流趋势 B.商品经济已渗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

    C.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D.经济重心与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推动白银广泛流通

    C.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D.使商帮形成并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照片。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

    A. 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 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 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

    D. 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康有为在早已了解西方进化论的情况下,却仍旧用儒家公羊学派“张三世”学说,指出人类历史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递嬗而进,即从君主专制而君主立宪而民主共和,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这表明康有为

    A.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B.已有依据国情推动改革的意识

    C.不认同西方的社会进化史观

    D.坚持“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才算有了‘社会’。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激发了普通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C. 实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华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建党的指示,要求“乡乡有支部”。截至1956年底,全国多数乡“在乡的党委或总支下都已按照农业社建立了党的组织”。这一举措

    A.推动了土地改革开始 B.意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C.强化了国家组织能力 D.促进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工人进厂、出厂、饮食甚至大小便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脑、眼、手、脚都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

    A.体现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B.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D.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3—1964年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1.175亿吨,比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

    A.经济体制的转型 B.农业政策的调整

    C.垦荒运动的推行 D.经济结构的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整理自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

    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

    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

    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

    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

    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

    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

    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

    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

    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