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由此可知,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79年1月,邓小平几次接见萨姆·努恩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都说道:“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如果台湾回归大陆,他可以保留自己的社会制度一百年不变。”这些谈话

    A.否定了《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精神

    B.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

    C.明确表达了“九二共识”的基本内涵

    D.表明中国维护主权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晚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用“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 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的萌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出土的秦简中,涉及经济的法律有十余种,对于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对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这表明秦朝

    A.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D.采用法家的思想治理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钱穆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冲破了旧有的官吏来源

    B.标志着贵族权力的丧失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D.存在着明显的制度局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

    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

    B.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

    C.借助乡规民约以强化人伦秩序

    D.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政治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这些史料可以印证当时

    A. 闽台民间贸易活跃

    B. 政府赈灾体制完善

    C. 闽省自然灾害频繁

    D. 台湾隶属清廷管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甲午一役,昔日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竟然大败于弹丸之地的“蕞尔岛国”,这给当时中国人精神上一记强击,从而引发了“近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

    A.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B.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启蒙作用

    C.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促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成为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B. 塑造新的意识形态

    C. 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

    D. 应对尊孔复古逆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19年之前,在中国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少。1919年之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B.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5年后,广大知识分子普遍厌恶政治,成立的许多社团都规定不谈政治。1924年后则再次出现了参政热潮。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B.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C.国民大革命道路得到认同 D.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这部宪法明确了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照顾各民族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上将充分注意各民族发展的特点”。这部宪法

    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历程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这反映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公民的法治意识普遍提升 D.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C.坚持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结盟外交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C.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雅典在财政上实行过一系列“古代福利国家”政策,从公款赎俘、债务豁免,贫困救济等生活保障,到戏剧津贴、公职津贴等专项资助。这些措施

    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B.进一步扩大了城邦公民的范围

    C.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D.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表中关于雅典辩论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

    A.享有雅典民主的道德条件 B.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C.雅典人民主权的政治特征 D.对知识崇尚和演说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十二铜表法》内容中,既有同态复仇,又有罚金赔偿;既有氏族继承,又有遗嘱自由。据此可知罗马法

    A.实现人人平等理念 B.新旧法理明显并存

    C.满足帝国扩张需要 D.法律道德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但其最发达完备的是私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也是私法。这一现象反映了罗马法

    A.适应商品生产关系发展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 D.符合资产阶级利益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这说明《权利法案》

    A.彻底否定英国的君主政体 B.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C.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 D.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德国学者托马斯·曼对德意志1871年新确立的政治制度评价到:“我深信德国人永不会喜欢政治民主——浅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政治,更深层原因在于广受诟病的专制国家,对德国人来说现在是将来也是最适宜和最合意的一种——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他们最为敬服的国家形式。”作者认为德国

    A.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很强大

    C.普鲁士处于联邦主导的地位 D.帝国延续了专制主义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18年5月5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作用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统计,从1946年到1986年,联合国安理会共行使否决权223次,平均每年5.57次,其中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这说明

    A.美苏意识形态冲突淡化 B.美苏两国控制了联合国事务

    C.联合国失去了公平正义 D.联合国成为美苏斗争的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74年3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他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参与和合作,又要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和持对立态度。”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这反映了当时

    A. 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

    B. 欧美具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 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落下,反映了苏联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观点和历史叙述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的对外思想是自视为“天朝上国”,将一切邻国都看成是夷狄,强调“夷夏之辨”。建立在此种观念上的中外关系是中国与“藩属国”和“朝贡国”的关系。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打破了中国“宗藩体制”下的对外格局,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一部分先进的爱国人士振袂而起,对中国传统的对外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条约体系”下,他们理性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外交思想,晚清的外交开始步入近代化。

    ——摘编自《传统中国对外关系在近代嬗变的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2年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废约外交”,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摘编自《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废约外交”的背景并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文件,要求把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确定为九一八事变,用“十四年抗战”取代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并对教材相应内容进行调整,确保突出“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这一文件的下发,快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因为这一改变并不是简单地数字的变化,而是具有诸多深远的意义。

    (1)结合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深远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平衡与制约。

    ——摘编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它的精神实质。美国宪法不是单纯确立政府体制的法律文件,它奠基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理念基础之上,与人类对理性政治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吻合,它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而是配以明确的原则。美国宪法有一个基本预设: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集团(群体)能够通过妥协不断修正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使各自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同时也使宪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央政府权力构建方面是如何实现“分权与制衡”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利益集团的“妥协”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