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诗歌鉴赏 4 题,语言应用 2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原因不难理解,日益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教育和儿童阅读的日趋重视,为童书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大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24.64%,未来或仍会继续上升。不过,市场          之下,危机和问题也很突出。有人曾总结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三宗罪:跟风出版,“伪书”横行,盗版            。反映到前端创作,则是滥竽充数和急功近利明显。童书“早熟”,创作者水平         等,这些都不容忽视。从童书出版到童书创作的生态是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要改变童书市场鱼目混珠、原创不足、急功近利的         ,不仅需要创作者和市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多方面相互配合,齐心协力。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出版界普遍认为,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

    B.图书出版界普遍认为,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的是童书出版

    C.童书出版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这是图书出版界的共识

    D.目前已进入“蓝海时代”的是童书出版,这是图书出版界的共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欣欣向荣 猖獗 杂乱无章 局势 B.日新月异 狂妄 参差不齐 局面

    C.欣欣向荣 猖獗 参差不齐 局面 D.日新月异 狂妄 杂乱无章 局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童书出版到童书创作的生态,是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从童书创作到童书出版的生态,是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C.从童书出版到童书创作的生态,是由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D.从童书创作到童书出版的生态,是由社会版权保护水平、教育思维、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颖师①弹琴

    (唐)韩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③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注)①颖师:名颖,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琴艺知名。师是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未省:不懂得。④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琴声轻柔细碎,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B.三、四句运用通感,以视觉写听觉。写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C.后八句写诗人听琴的感受和反应,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从正面表现琴声的感染力。

    D.末两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将听琴者情感上的剧烈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2.“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用什么手法表现了琴声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有类似手法?试举一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客游

    (唐)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于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一句,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句的“满”与次句的“暖”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依恋。

    D.颔联上句表达诗人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①曲,卓氏②门前月正明。

    (注)①《幽兰》:古琴曲名。②卓氏:指卓文君。西汉时司马相如曾用琴音挑起她的爱慕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玉音闲淡入神清”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七、八句运用典故,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挑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诗多用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

    2.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课文题记可以是文章的内容、使用的手法与情感等。下面是一名同学为《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请你为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示例: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公正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童叟无欺  克勤克俭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公平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