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非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诗书礼乐之家。其人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正值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问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一概否定传统文化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主张,也不赞同中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论调,认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中国思想界讨论“中西文化竞争”时,“梁漱溟之问”引发思考。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 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C. 地方政府腐败无能

    D. 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

    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B.彰显人文理性因素

    C.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 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 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兴起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 

    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其中②④的评价基于

    A.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 D.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于任期内的官员,雅典主要通过定期的“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官员在一年的任期内要在公民大会上接受10次信任投票,大概平均36天一次,年满20周岁的公民均有资格参加,会议固定的议题之一是对官员的任内表现进行审查,并投票表决其去留。材料中体现了

    A. 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B. 公民有依法审查的权利

    C.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D. 平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

    B.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

    D.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 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 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癸卯学制”颁行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中期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9世纪晚期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20世纪初

    1901年清廷改革兵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傳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