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3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2 题
  1. 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讲学和执力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反映出,孔子

    A. 以讲学践行政治理想

    B. 坚守正统的思想观念

    C. 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D. 排斥社会的主流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

    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卢梭看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该观点

    A.倡导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 B.强调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C.指明依靠君主实现自由的途径 D.表明了人民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

    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

    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

    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欣赏中国共产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统计,商代31位君主中,真正能向诸侯发布强力号令的只有6人,而西周君主与诸侯之间形成了分封与受封的主从关系,天子可以号令诸侯。这说明西周分封

    A.扩大了宗法关系 B.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C.形成了专制王权 D.促进了国家结构的紧密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

    A.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 B.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

    C.重视修身立德的做法 D.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这一举措

    A.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B.有利于巩固社会等级秩序

    C.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D.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的政治秩序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周王室统治权力 D.加剧了列国兼并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琅琊碑文中记载:“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此,可以推知秦朝

    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C.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 D.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描述准确的是

    A.秦朝大规模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

    C.藩镇割据造成国家分裂 D.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五花判事”

    A.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B.加大了分化相权力度

    C.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的菩萨像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画像衣纹线条非常柔软,好像被风吹起,一叠一叠的。这种线条,完全脱离了印度的画法,而接近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这反映了唐朝

    A. 南方艺术风格成为主流

    B. 佛教文化开始了本土化

    C.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融合

    D. 绘画注重意境忽视法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

    A.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B.克服私欲并回服良知成为共识

    C.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 D.注重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认为:周、秦之败亡在于“周强末弱本以亡,秦强本弱末以亡,本末惟其称也”。结合所学,王安石论及的“本末”应指

    A.礼制与法制 B.君主与宰相 C.中央与地方 D.“中学”与“西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

    A.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B.否定传统儒学的权威地位

    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赞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元至元八年(1271年),以大儒许衡任太学国子祭酒,开始用程朱理学教授包括蒙古贵胄子弟在内的太学生。皇庆二年(1313年),程朱学派的四书五经传注被指定为科场的标准答案。这反映出元代程朱理学

    A.日益走向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B.比先秦儒学更具有思辨性

    C.以教授蒙古子弟为主要任务 D.逐渐被纳入国家政教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永乐帝即位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但诸奏章并不经过内阁,一切批答皆出自皇帝。仁宗以后,六部渐秉内阁之意行事,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 B.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C.已成为法定中枢机构 D.执掌机密事务的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顾炎武认为,君与臣都是为民而立,他们取得俸禄都是因为有管理之责,行代耕之义,因此,君与臣“一也”。他还反对君主有“绝世之贵”,取“无事之食”。这说明顾炎武

    A.强调为学应求务实的学风 B.分析当朝政局动荡的内因

    C.用民本思想批评君主专制 D.论述了君主统治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即行规定:除官方印行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三种“真道书”外,“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扫清西学传入中国的障碍 B.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

    C.推行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 D.赢得辖区士人的广泛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大体完成了“最初启动”中国现代化的使命,尽管这一使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甚至是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洋务派

    A.选派幼童出国留学 B.倡行“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

    C.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D.建立了近代化海军和军事工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世纪末,强学会相继在北京、上海成立,很快便吸引大量士人参与,包括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帝党官僚;而此时的兴中会仍只是在海外华侨中和港粤之间联络,且被大多数士人视为“乱党”。这反映出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仍具有市场 B.社会革命团体大量涌现

    C.改良思想更易被社会接受 D.沿海地区思想更为激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反映了20世纪前后中国对西方学术著作的翻译占比情况,这种变化可以说明20世纪初

    数据来源

    20世纪以前

    20世纪初

    《东西学书录》《译书经眼录》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75.3%

    13.9%

    19.6%

    60.9%

    A.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学 B.从制度层面变革中国文化的迫切要求

    C.西学观念已成社会共识 D.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新文化运动开始时,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在于它只是“一党一派之所主张”,“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故今后的革命,要由“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强调

    A.革命成功后要注重开发民智 B.政治斗争无益于解决社会诉求

    C.民众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D.唤起民众的政治觉悟意义重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共进社在1922年成立时主张“提倡文化,改造社会”。1925年提出了“唤醒一般民众使之奋起”“武装民众”“以民众的武力打倒一切统治阶级”的口号。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知识界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深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D.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民众拥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35年,由田汉、夏衍编剧的抗战故事片《风云儿女》上映,它反映了1931—1935年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这表明

    A.抗日救亡成为当时社会主题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取得巨大成功

    C.电影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D.坚持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在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欧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B.强化了对文艺创作的意识形态要求

    C.贯彻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 D.纠正了文化事业中的“左”倾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十四世纪以来,画家能够把自己的形象画入宗教作品中,一方面是生动地表明创作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画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权利,他们可以像赞助人一样出现在重大宗教场合,表现了他们与赞助人一样高贵的想法。材料表明了这一时期

    A.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 B.自画像成为普遍的艺术表现手法

    C.人与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日趋平等 D.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了沉重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世纪60年代后,一批德国青年作家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他们往往取材于本民族历史,在作品中提倡自然、重视感情和个人主义,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据此可知,这场运动

    A.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对理性主义有所反思

    C.旨在批判浪漫主义文学 D.体现了现代主义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19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机械、技术方面工作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的出现

    B.社会阶层的分化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现代科技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中国已有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设立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的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太学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晋代于太学之外又创办国子学。唐代在此基础上,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算学等,国子监既是大学,又是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此后历朝大抵沿袭此制。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4世纪初,欧洲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以大学课程的演变为例,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渐与旧的经院主义的课程一起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位置。由于教会和大学几个世纪以来的紧密关系,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纯世俗的大学,教会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大学相应的变化。“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

    ——摘编自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几乎全被废除,唯独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1901年,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着手整顿京师大学堂并制订学堂章程。1902年10月,京师大学堂举行招生考试。考试科目有史论、舆地策、政治策、算学策、物理策以及外国文论等。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开学。故解放前,北京大学以12月17日作为校庆日。至此,我国近代大学教育才正式开始。

    ——摘编自郑登云《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与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过渡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科学活动。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前六卷),编纂《勾股义》、《测量异同》等书。他毕生从事农业实验和农业资料的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著作在他死后由陈子龙编为《农政全书》刊行。晚年负责崇祯历局,修订历法,有关著作集为《崇祯历书》。历局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新发明的望远镜。通过这次修历机会,他曾设想依靠数学建立一套科学理论体系。这表明徐光启在思想方法上正在酝酿着近代科学的倾向。

    ——摘编自何兆武《略论徐光启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认为自然科学本质上是实验科学,而实验科学的出发点是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对自然界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伽利略深信,自然界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不懂得数学的语言,就不能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这种科学研究模式,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爱因斯坦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认识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

    ——摘编自黄华新《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论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主要的科学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徐光启、伽利略关于科学的共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常认为,受法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在秦朝最初建立时,就相当接近于专制政体的“纯粹”或“理想”形态。几乎不受约束,然而统治效果却非常失败,二世而亡。以后王朝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保证君主高度集中的终极权力的前提下维护君主专制政权长久、稳定的统治。为此,必须认真协调与各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的关系,在权力行使上容纳一定的合作、调节和制约因素。而官僚机构、儒家思想、贵族政治残余和士大夫群体等制约力量大多数时候能够发挥出程度不等的制约作用,约束专制皇权向“纯粹”或“理想”形态发展,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专制”是否还存在。

    ——摘编自张帆《关于历史教学中的“君主专制”问题的思考》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概括作者的任一观点,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