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选择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①,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

    (注)大令:指晋王献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B.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C.“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至2016年,累计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中国全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4.5%,下降了5.7个百分点。

    在过去30年中,尽管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但当今世界仍有8亿多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全球减贫任重道远。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马文森:“中国在过去的30年当中,的确在减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2015年以来,减贫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的确非常了不起,这样好的经验也需要和世界分享。而且亚洲以及非洲地区国家的人们如果知道更多中国的经验,并知道中国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就能在其中有所收获。”

    (摘编自央视网)

    材料二:

    图1不同贫困标准下的中国贫困人口变化趋势(千万)

    图2中国官方贫困标准下每年贫困人口减少数量(单位:万)

    (摘编自《宣战2020——中国扶贫报告》)

    材料三: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阿里巴巴成为第一家把脱贫当作战略业务的公司。阿里巴巴在不断推出的扶贫项目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扶贫观:不但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农村淘宝通过供应链改造,走通了一条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这种将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合一,实现了扶贫的精准、透明和可持续。同时马云曾先后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通过对教师,校长进行资助和专业培养,支持乡村教育创新实践,让村里的孩子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从过去三年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贫困农民增收、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方面需要企业更大程度的投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其中既有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有根植于基层的微型民营企业。

    (摘编自《阿里巴巴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模式》

    材料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袤农村由此迎来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下乡的各种障碍。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措施,关键在于土地政策、产权制度、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这四个方面,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贫困标准也相应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符合百姓利益的。

    B.图1清楚地展示了在不同的贫困标准下,除个别年份外,中国贫困人口基本呈下降的趋势。

    C.图2表明按照中国官方制定的贫困标准,在减贫上取得的成就虽然有所起伏,但取得的成就是非常大的。

    D.图2表明,我国每年减贫人数相当可观,每年减少的数量达到了1000万以上,成果巨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经济一直持续增长,但全球减贫任重道远,亚非国家如果想要快速推进减贫工作,就必须借鉴中国的经验。

    B.中国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所以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C.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更聚焦精准,这需要依靠恒大、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但主要依靠微型民营企业。

    D.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由此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这将对中国的扶贫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扶贫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怎样才能科学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醉酒之后

    刘庆邦

    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口气喝了小半瓶。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压抑很久的哭声。这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初二班的同学听见了项老师的哭声,吃惊之余,从教室里溜出来,挤在老师门外。不料老师的门是虚掩的,同学们一挤一拥,竟把老师的门推开,蜂拥到屋里去了。

    项老师不只是哭,还在诉:太绝情了!说好的你等我三年,我调到市里,咱们就结婚。这才一年多,你咋就不理我了呢!

    当晚,校长专门安排食堂为项老师做了他最爱吃的酸汤面叶儿。校长说,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项老师是到我校来工作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我们指望项老师能挑起学校的大梁呢!

    项云中低着眉,懊悔地苦笑一下,摇了摇头。他想:不能再待下去了,该写一份请调报告了。

    次日上课,项老师发现同学们变了。以往每天第一节课,总有同学迟到,今天全班齐刷刷的。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

    还有,班长余红霞带着值日的同学,到项老师宿舍打扫卫生了。项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对卫生不是很讲究。余红霞在扫床底时看到一双翻毛皮棉鞋。因地面有些潮湿,鞋底上还沾有黄泥巴,棉鞋已经发霉,翻毛皮上面像是又长了一层毛。

    一天晚上,一位家长给项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给项老师道辛苦。家长说,这几天孩子回家挺晚,说是在学校上晚自习,谢谢项老师啊!项老师并没安排学生上晚自习,他很警惕地说:您的孩子学习挺自觉的,表现挺好的,放心吧。

    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他问: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

    王大牛站了起来,说没事儿。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项老师走到王大牛课桌旁边,要看得更仔细些。

    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

    王大牛说被马蜂蜇了一下,若搁以前,不知同学们会笑成什么样呢!可眼下竟一个笑声都没有。一下课,项老师就问余红霞:最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按时回家吗?

    余红霞脸上红了一下,又白了一下,说:这几天放学后,有一些同学到山上采中草药去了。采到药材卖给收购点,攒点儿钱交下学期的学杂费。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马蜂蜇到了。

    项老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提了两条要求:一要注意安全,二要跟家长说实话。

    周一早上,余红霞和几个班干部提着一个用绿方巾包着的东西来到项老师办公室,对项老师说:我们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您一样东西,请您一定收下。

    项老师说:我怎么能要同学们的东西呢!

    余红霞不容分说,解开方巾,打开纸盒,里面放着一双皮鞋。皮鞋是黑色的,闪着亮光。当皮鞋呈现在老师面前时,同学们的眼睛无不亮闪闪的。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了。

    当晚,项云中把已经写好的请调报告撕掉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学生的描写符合其年龄特征,比如开篇写孩子们听到项老师哭时,“溜”“挤”“蜂拥”等词,写出了孩子们喜新奇爱热闹的特点。

    B.校长让食堂做项老师喜欢吃的酸汤面叶儿,语重心长地强调项老师的重要,说明校长是通情达理的,对项老师也充满了期望。

    C.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但也释放了项老师的精神压力,使他更加专注教书育人的工作。

    D.发生在项云中身上的故事,也揭示了山村教育的困境;促使人们在享受温情的同时,思考山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

    2.小说开头写项云中醉酒,结尾写同学们将一双新皮鞋送给项老师,这两处情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王大牛这一人物有什么特点?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牛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运动时运动者体内的水代谢要远远高于不运动时的水代谢,______。运动过程中,当肌肉收缩时,物质和氧气的需求量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会急剧增加,水在这些物质的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______?为了使摄入的水分充分参与身体代谢,运动时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如果是一般性的轻体力运动,白开水、蒸馏水、矿泉水都可以,一些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强口感,促进饮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______,最好选择运动型饮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传统版画将画、刻、印的表现过程根据印刷技术的要求,分成不同工序,分门别类,参与其中的人安分守己,各司其职,从技艺程序上规范了行为——复制的目的制约了手段的发挥,理性的手段抑制了感性生的探索。即便是技艺高超、影响甚重的徽州版画,也始终不敢脱离图式范本,这也是印刷的本质所决定的,因而徽州版画的雕版高手所掌握的刀法技艺,很少能从共性承传升华到个性表现,稍有一些探索性变化,便会被行业认为不合法度,被观众认为不合习俗,理性对感性的制衡从始至终。而绘师必须严格按照文字框定的内容去表现,则是又一次现实 对想象的制衡,最后以精准饱满为追求的印刷结果彻底断绝了任何意外和可能,而恰恰是这些意外和可能孕育着创造的潜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闹,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调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来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来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官名,每逢皇帝举行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等活动时,皆以日讲起居注官侍班。

    C.“超擢”指超过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纂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超出职权范围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救济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作,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②,松州犹驻殿前军③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④仍是卓文君⑤。

    (注)①此诗为诗人临行前在饯别宴席上所作。此时正值贫民爆发起义,唐王朝与吐蕃,党项的关系也很紧张。②天外使:唐王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处借指戍守松州的唐朝军队。④当垆:指卖酒者。⑤卓文君:汉代女子,曾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点出“离席”,一个反诘句,有深重的感叹,也有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也就只好以旷达的态度处之的无奈。

    B.颔联两句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边界隐含的危机,饱含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C.颈联两句不但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造句极工整巧妙,且富有音韵之美。

    D.尾联用卓文君的典故,赞美成都的美酒,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诗是模拟杜甫诗歌的风格所作,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月”渲染离别时的凄惨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连用了两个典故,表现了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并抒发了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还是拿硬笔书写,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