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其他题 2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军队

    B.不能独完             完:保全

    C.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D.始速祸焉             速:招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战败而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并力西向 B.日削月割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小则获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百倍 B.以有尺寸之地 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苏洵写这篇文章并非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C.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故曰:弊在赂秦也”总结全段。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第二、三、四段围绕第一段展开论证。

    D.《六国论》不仅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鲜明特点,还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堪称典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赂秦”,_____

    ①单从某种视角看到了某些事实,便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这是人类很容易陷入的误区。

    ②因为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淘汰。

    ③尽管文章在论证上、语气上给人势如破竹的感觉,但今天看来显然失之偏颇。

    ④当然也有战略、策略(包括“赂秦”)等方面的种种具体原因。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乎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比喻论述以地事秦的危害的四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不超过30个字)

    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偏打开装满罪恶的盒子如出一辙。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奏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①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廷尉:官名,秦朝设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D.守宰:是指看守政府的宰相。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