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思想家陈亮曾言:“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陈亮批评的是

    A. 官员士大夫实践理学为风尚

    B. 士人耻于修养以致世风日下

    C. 阳明心学末流尽废天下之实

    D. 空谈心性的道学无补于实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B.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 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 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C. 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 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提出:(雅典)“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性的,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该学者认为

    A.公民人人参政导致了政府的低效

    B.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腐败的根源

    C.雅典政治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D.民主制度提升了城邦至上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B.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 D.“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便(biàn)宜”之权是中央赋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权力,臣下随时决断,不受中央既有规定制约。南宋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之权,但强调“行事”中的“上奏”程序,对与法令不符的“便宜行事”予以否定和更改。南宋对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规定表明(   )

    A.“便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宗旨 B.地方官拥有对地方事务的独断权

    C.南宋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冲击 D.地方官“便宜”之权造成君权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旨在强调(   )

    A.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 B.弘扬民族精神以维护民权

    C.国家认同高于族群认同 D.孙中山开始确立共和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A.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 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 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 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中英互派使节,实现平等外交

    C.废除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在北京设立租界各国共同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为近代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它反映了近代中国

    A.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地位 B.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持续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1956年,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又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这一变化反映出艾森豪威尔

    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

    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

    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 B.官营手工业世界领先

    C.长途贩运进入繁荣时期 D.盐业专卖制度已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面是一幅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的漫画,其主要寓意可能是(   )

    A.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减少贸易壁垒 B.北美自由贸易区应融合矛盾分歧

    C.欧洲联盟组织应该打破地域障碍 D.非洲联盟组织应该提升整体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洋政府时期借鉴日本、美国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先后颁布了《大学规程》《学校系统改革案》等教育法规。南开、厦门、东南、北京师范等80多所公立私立高等学校及教会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这表明当时的高等教育

    A.发展水平与西方相当 B.办学规模受到法律限制

    C.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 D.管理机构日趋正规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已被完全抛弃 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C.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神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件,并寻见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表明

    A.收藏书箱成为当时的共识 B.新式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D.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同学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那不勒斯来的男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40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材料二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 40 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安徽为例,说明是什么事件“倒逼”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 20 世纪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说明人们的思想是怎样获得解放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理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

    ——摘编自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  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 “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现,恢复它的合法权利,要在批判中倡导理性这种新的思绪方式,确立起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伏尔泰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理性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启蒙思想家真诚地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和自由的人。

    ——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伏尔泰的思想,渗透着一个理想——自由。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法律的保护,他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窃取,那么,个体自由便荡然无存。在无政府状态下,社会陷入混乱,法律任由暴力与阴谋践踏,公民的自由就像无根的浮萍,而国家要强大必须“使最高权力巩固强化,无人非议”。“最高权力”就是王权。同时,为实现自由,还要依靠宗教对那些“隐蔽的罪行”进行制裁。伏尔泰认为,当身份、地位、财富、职业的不同人平等地服从法律,每个人的自由也就得到了保障。伏尔泰的自由观,不仅成为法国民众与现实的不自由进行斗争的精神,还为后人思考自由提供了典范。

    ——卢少鹏《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材料三  卢梭认为,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如果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三,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基本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开放性试题。

    材料:

    从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