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 创办湖北织布局   B. 创办大生纱厂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创办汉阳铁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

    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 英美盟军   B. 反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 城市领导农村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城市武装起义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 ④①③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减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里“插上一刀”是指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中共中央转战北

    D. 盂良固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A. 抗击沙俄   B. 虎门销烟   C. 收复新疆   D. 武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 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置展板。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④①③②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 签订的《马关条约》 B. 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 发动的七七事变 D. 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 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 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阶级方面,其“新”在哪里?

    (5)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