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某经济学理论认为,强制是一种罪恶,因此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

    A. 胡佛奉行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

    B. 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

    C. 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 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 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 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C. 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 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0年苏联科学院成立非洲学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谊大学,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1960年,日本外务省将加强对非交往作为当年外交的一大课题,并准备在未来两年内集中力量扩大对非贸易。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开始大幅增加对非援助。这说明

    A. 非洲历史文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B. 非洲在美苏全球争夺中居首要地位

    C. 冷战大背景下的大国援非活动升级

    D. 非洲独立国家增加改变了世界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人物

    官职

    事迹

    人物

    官职

    事迹

    郭进

    登州刺史、卫州刺史

    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

    刘谦

    邠州知州

    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

    刘福

    卫州刺史、雄州刺史

    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

    马怀德

    雄州知州

    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

    高化

    知事诸州(具体不详)

    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

    马知节

    知益州兼转运使;主政枢密院十年

    马枢密知节劲直……抑好强,恤孤弱

    孟元

    沧州知州

    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A. 武将任职辖地都在边疆地区

    B. 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 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 百姓拥戴是重用武将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后期,传统妇女的才学观、妇德观发生某些变化,江浙地区的女子识字率有所增高。晚明知识妇女组织诗社,参与游历活动,创设闺塾,出售字画绣品,宫中个别有参与国政的机会。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

    B. 女性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女性思想观念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末民初有一首《天津竹枝词》描述“白兰地酒胜葡萄,味美香宾(槟)价亦高。犹忆当年风俗朴,一壶黑小烫烧刀。”这反映了当时天津

    A. 居民饮食习惯发生根本变化

    B. 西方饮食文化已大众化

    C. 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汇

    D. 饮食文化的民族地域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有一种情愫:他们关心作为群的民,胜过作为个体的人;他们思考的问题主要不是国家权力怎样被约束,而是整个国家能否充分行使权力使整个民族强大起来。这是中国运用民权概念的实质。材料旨在说明

    A. 近代某些民权倡导者,实际是国家主义者

    B. 关注民权是服务于民族强大的需要

    C. 个体自由妨碍国家强大

    D. 民权是指民众群体的权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时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 为持久抗战作物质准备

    B. 试图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 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建国后召开的某次大会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的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工农业劳动模范等各界、各民族代表。这次会议

    A. 为新中国建立做好准备

    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提供了保障

    C.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3年,美国国务卿休斯曾写道:“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苏维埃制度下,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必然是空架子。”因此,“苏俄不能输入和输出大量商品”。随着美苏贸易的明显增长,1927年,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美国对苏贸易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急于开展对苏贸易转移经济危机

    B. 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D. 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 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 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青岛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1945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占三分之一,电力占二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这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数据来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16世纪至今》

    材料三  尽管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一系列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世界市场的全面竞争中,由于资源、劳动力等传统因素作用相对下降,科学技术作用增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无力的地位,其必然结果是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邵培仁、陈兵《经济全球化利弊分析》

    材料四  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习近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话选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材料二  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

    (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卷

    (3)依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4)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与探索,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结果是不断遭到失败。这就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并决定由蒋介石当校长。

    ——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1)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材料二  陈云在1935年报告遵义会议情况时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从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蒋健农:遵义会议后中国的历史性转折》

    (2)材料中所说“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是谁?遵义会议的意义何在?

    材料三  整体而言:战时国民政府海外派兵的谋划与行动有何重要的意义:其一,强化了英、美对日本南进战略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军事同盟的尽快形成与切实维护;其二,在中南半岛地区牵制和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对打击日军南进部署……有重要作用;其三,有助于国民政府争取外来援助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当然,其中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国民政府将过多的精力置于争取国际合作和外来援助,却没有适时、妥当地处置中国国内政治和自身改革问题,结果因自身的弱点在战后国内外诸多重大事务的处置中陷于被动境地。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中国远征军的抗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