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5 题,实验题 3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 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 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 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D. 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 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 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晴天的时候,树荫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圆形的光斑是(  )

    A. 太阳的实像

    B. 太阳的影子

    C. 树叶的影子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太阳光通过校园林荫道旁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A.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 是树叶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 是树叶缝隙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池水映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 用镜子对着光照在墙上时,墙上会有一块亮亮的光斑,此时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燕子在向下俯冲时,它在湖水的像越来越大

    D. 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日食形成

    C. 小孔成像 D. 铅笔“折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 向右侧移动平面镜        B. 沿ON向后转动板B

    C. 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题文)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用放大镜看蚂蚁        B.    日全食

    C.    水中倒影       D.   海市蜃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如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60度,则反射角是________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天文奇观,它可以用_____来解释。右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_____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________的道理解释.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近似在同一直线上,日食时上述二者在中间的是________ (填太阳、地球或月球),月食时位于中间的是________.(填太阳、地球或月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 ________成因的示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________原理来解释.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________凌日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3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⑴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⑵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⑶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_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 .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为了说明光速之快,老师解释说:“如果光能绕地球传播,那么1秒钟光就可以绕地球7圈半.”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说“光1秒可以绕地球7圈半”,而在前面加上“如果光能绕地球传播”?并请你根据老师的假设和所掌握的知识,算出地球的周长(用千米表示最后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