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效应是通过其直接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的

    B.扦插带芽枝条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

    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单侧光

    D.苹果果实的自然生长与乙烯有关而与生长素无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红柿摘下未熟,每蓝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及其功能是(   )

    A.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指的是赤霉素,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B.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枝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C.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D.不同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用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食物、空间等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农田中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生态学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    )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

    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

    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水平放置的植物,一段时间后茎背地弯曲生长,如果茎的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种曲线分别表示(    )

    A.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甲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乙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甲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乙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固定的CO2量等于各h产生的CO2量

    B.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CO2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向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态学家对某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图为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慈姑与蓝藻,二者的作用是                  ,从而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鲻鱼和拟龟都能够以蓝藻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着   关系。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卡/(米2·年)。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过                      的途径消耗掉,只有大约      %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微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从而使系统的            趋于相对稳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        (呼吸类型)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    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           的发酵条件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再进一步转变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化学试剂         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           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了如下表培养基配方: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琼脂

    PH

    10g

    5g

    5g

    2g

    0.4g

    0.065 g

    100 mL

    15g

    7.2

    (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           ,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        ,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2)通常在培养前要对该培养基进行       ,若要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则需设置       做对照。

    (3)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可以用来            而呈现黑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方法操作。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