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5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5 题
  1.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①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⑤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⑥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⑦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⑧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⑨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⑩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2)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3.“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4.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温暖的雪夜

    ①寒风飞雪中,背着简单的行囊,我从车站走下车,一股冷流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浑身抖瑟起来。一看时钟已是凌晨3点,街道上灯光暗淡,行人稀少,就连打开门做生意的小食店也打烊了,刚下车的人被早在这等待接应的亲人接走。车站候车厅里灯火通明,除了一个来回走动的巡警和蜷缩在客椅上打瞌睡寥寥无几的旅客外,宽敞的大厅寂静无声,显得很冷清。我挑了一个位置,打开行李包取出一件厚重的衣服披在身上,准备睡上一会等天亮再赶车回家。

    ②这一场大雪,使得地面结冰很厚,道路封锁,车辆停滞,很多归乡的游子回家似成了一个大问题。接连数日,虽然打工所在城市的天气阴转晴空,但买票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我很庆幸搭上了班车回家过春节。

    ③这时候,一位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兄弟,你是从南方回来过春节的吧,你们这趟车怎么晚点这么久?”他戴一顶大盖帽,披一件军大衣,手持警棍,英俊帅气的脸上显示出一个警察特有的气质和机智。尽管站里人不多,他的眼睛还是不停扫视四周,注视着这里的动静,时不时有归来进站的汽车。

    ④“看你的样子是感冒了,在南方打工适应了温暖的天气,遇上这冰天雪地的天有些不适应吧,不如去我的值班室暖和一下,天一亮,我去叫你。”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

    ⑤“是的,路上还有余冰未融,车像蜗牛爬行一般开得很慢,比原来多用了4个小时车程。”我回应着又咳嗽起来,目光停留在这巡警的身上。

    ⑥我随他去了值班室。值班室很狭小,里面一张办公桌,一张靠椅,一个热水壶,一个茶杯,一本工作值勤记录册,一盆燃烧的炭火。他带我去打来一脸盆热水让我洗脸烫脚,从抽屉里取出几粒感冒药让我吞下,往火里增加了木炭。他让我好好休息,然后,他关上门又走去巡视了。或许是冒了风寒倦意袭来,我一合眼呼噜睡着了。

    ⑦天亮了,风住了,雪停了,我被车站里的广播声叫醒,我发觉身上多盖了一件厚实的军衣,这一定是那巡警趁我睡熟后给盖上的,我竟然一点察觉都没有。那盆炭火燃烧得依然很旺,值班室里温馨如春。

    ⑧我站起来做了一个深呼吸,伸了一个懒腰,感觉浑身轻松舒服多了。

    ⑨走出值班室,我的目光寻遍了整个大厅没见那个巡警。

    ⑩“兄弟,你是在找值班的小何吧,他和我交班回家睡觉了。他走前让我别惊动你休息。你趁早去对面搭回家的班车吧。”另一个巡警走来告诉我。

    ⑪“大哥,能告诉我他的真实名字吗?改天,我得来感谢他。”我急切地询问。

    ⑫“不用客气,这都是小事,就算你当面问他,也不会告诉你的,像这样的小事他做了不计其数。你还是早点回家,赶车要紧。”警察微笑着向我示意。

    ⑬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飞雪,吹来了凛冽的北风。窗外,那飘扬的白雪如银蛇舞蹈,眼前是一片粉妆玉砌,冰寒地冻的世界。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陌生人的温暖,是寒冬里一团燃烧的烈焰。

    (作者:何伟昌,文章有改动)

    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地 点

    情 节

    感 受

    候车大厅

    我准备睡一会儿等天亮回家

    值班室

    一合眼就睡着了,温馨

    巡警小何已经回家,我与另一个巡警有了一番对话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第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请简要分析文中巡警小何的形象特点。文章结尾写道“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拾金不昧

    贾巴尔且

    ①“收废书废铁喽……收烂东西……”

    ②那天清晨,天空万里无云。我在家里阳台上活动时,突然听见离我不到50米的小区大门口,一个中年妇女背着背篓,手上提着一把秤,精神抖擞,站着不停地喊着这几句重复的话。

    ③心想,我家昨天从办公桌上和抽屉里找出来的那些废书、啤酒瓶、饮料瓶不是可以拿给她吗?

    ④喂,收东西的,我家这里有一些,你来收吧。

    ⑤好的。她按照我指点的地方,把乱七八糟的这些全部进行了分类,把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秤的秤,数的数,共3.2元。她伸手从兜里掏出一张20和一张50块的纸币,就没零钱。

    ⑥我的衣服在卧室里,老婆还蜷缩在被子里,我不可能为了两块钱,进去翻箱倒柜找钱来补。

    ⑦平时看见他们收破烂的人也不容易,他们是一个城市的半个清洁工。我一个公务员不缺这两块钱。“我没有零钱找,这些你拿去就是,相当于你帮我家打扫了卫生,我还应该谢谢你呢!”我笑着对她说。

    ⑧“不,不,不。大哥,这样不行的,我虽然是收破烂的,但是我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哪怕差别人的一角钱,我都会找。”说着她就出去了。

    ⑨我家不在市区,附近没有商店和储蓄所什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她才气喘吁吁地把三块两角钱专门拿给我。她还说为了那两角钱,走了好多个地方呢。我说现在不要说角角钱,有时候拿一块钱给孩子,他们都不想要了哦。

    ⑩“我的钻石项链呢,我放在小盒子里的,怎么不见了哦?”老婆起床就到处找。

    ⑪“是装在那个小盒子里的?这下完了,完了……我以为那个是不要了的,就收给刚才那个捡破烂的妇女了。”

    ⑫老婆说:“那是你送给我的结婚礼物,好几千块钱不说,几万块钱也买不回来了。现在怎么办呢?报警人家又不是偷的,不报那么大一个城市,到哪里去找她呢?”

    ⑬老婆生气得脸都没有洗,刚才还听见她一边起床,一边唱歌,现在好像是一个泄气的皮球,一直说我做什么事都不小心。过了好几天她都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埋怨着我。

    ⑭“收废书废铁喽……收烂东西……”

    ⑮一个蝉噪在耳的中午,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背篓,弯着腰,手上提起一把秤,在我们小区大门口只喊了两句,声音有些嘶哑。她拖着蹒跚的脚步,走进了我们这幢楼。

    ⑯“大哥,在家没有?”我听见有人在敲门,从门缝上看见是那位收破烂的妇女,但是她已经变了个人了,消瘦得我差点都认不出她了。

    ⑰“不好意思,我家没有不要的东西了。”我把门打开,有些不欢迎地说。

    ⑱“大哥,我这次不是到你家来收破烂的,那天收破烂回去,晚上才看见在你家收的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有一条项链,当时我都吓傻了,准备第二天拿起来还的。结果恰恰第二天,我生病了,到省城做了手术。家里只有一个几岁的孩子,怕他找不到你们,又不敢拿那么贵重东西给他。昨天才出院回到家,所以一直推迟到现在,你们肯定担心死了。”

    ⑲“来来来,吃点水果,太感谢你了!”老婆看见自己的宝贝物归原主,马上戴在颈上,不停地夸这位妇女,削苹果给她吃,问她的名字,想请媒体宣传一下她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

    ⑳她不愿意说出名字不说,连给她一万块钱酬金,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她一年辛辛苦苦,走几万公里收破烂,也得不到几千块钱,一万元对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但她不会收下这不劳而获的钱。她虽然收破烂,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人,怎样做人,她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㉑“那天我到你家收那些东西,大哥还叫我那样拿去了,还说相当于帮你们打扫了卫生,其实我们收破烂的,脏兮兮的,好多人都看不起我们,看见我们都离远一点。你们这样看得起我,尊重我,就是千金也难买啊!”

    1.本文写了收破烂的中年妇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1)刚才还听见她一边起床,一边唱歌,现在好像是一个泄气的皮球,一直说我做什么事都不小心。(从修辞的角度)

    (2)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背篓,弯着腰,手上提起一把秤,在我们小区大门口只喊了两句,声音有些嘶哑。她拖着蹒跚的脚步,走进了我们这幢楼。(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两次写到中年妇女收破烂的叫喊声,有何作用?

    4.读了本文,你认为中年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挺拔的白杨树

    王 洁

    ①出生在林区的我,自小便喜欢树,各种各样的树。

    ②长大离开家乡的我,见过了许多风景,走过了许多城市,也认识了更多的树木。我想,每一个人也一定对应了某一种树,有的如红松般高大伟岸,有的如樱花树般旖旎繁华,还有贵气十足的楠木、风情万种的河柳……而我们社区的那个保安队长小刘,应该就是那株朴素挺拔的白杨树吧。

    ③小刘是个退伍兵,皮肤黝黑,个头儿虽算不上高大,但显得很结实、健壮。一双不怎么大却黑黑亮亮的眼睛里绽放出神采,逢人总是很腼腆地一笑,露出两排整洁的牙齿。

    ④每天下班,我总会在小区门口留意他那挺拔的身姿,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每次看到他时,眼前总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家乡河边的那一排排挺拔向上的白杨,不浮夸、不张扬,却站成一排翠绿的风景。

    ⑤他憨厚朴实,每当别人对他说感谢的话时,他总会挠挠头,脸上随即露出憨憨又羞涩的笑容,连声说:“没事儿没事儿,这是我应该做的……”最后还会讷讷地小声补充一句:我是当过兵的呢。

    ⑥有一阵子,我接母亲过来住,母亲总是下楼去菜市场买回好多东西来,只要小刘在岗,他都会很热心地帮母亲把东西送到家。一来二去,家里人也都跟他越来越熟悉,没事儿就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⑦每次来家做客他都显得很拘谨,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藏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被磁石吸住一般,小声地问我,这些书能借给他看吗?这样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让人怎忍心拒绝呢?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的条件差,他应该也会大学毕业,他也曾有过很多的梦想……

    ⑧莲出淤泥不染,鹰生断崖不伤。简单朴素的白杨树,虽植根荒漠的旷野,但依旧梦向蓝天,那片片生机勃发的翠绿树叶,个个都是心的形状,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

    ⑨那天开车送母亲回老家返程时,不知什么原因,车子突然坏在了高速公路上,距离市区还有四五十公里远,我真是急坏了。家人出差在外不能帮我,看着身旁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我好多次招手试图拦下一辆车帮我,却没有一辆车肯停下。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渐渐滋生、蔓延……我猛然想起了万能的微信圈,是否有人会来帮我?当朋友圈发出去不到两分钟,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竟然是:保安小刘。

    ⑩四十分钟后,当满头是汗的小刘焦急地冲下车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心中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在我心里,我从来没有把小刘看成是多么珍贵的朋友,可在这一刻,他却把我当成了至近的好友和大姐。那一瞬间,我感觉出现在面前的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寡语少言的小保安,而是我的兄弟。他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什么友谊,却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像老朋友一样,像亲人一般。

    ⑪今年春节过后,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小刘的身影,开始我以为他回老家过年还未返回。待元宵节过后,依然没有见到他,我赶紧跑到物业去询问,才知道原来他受伤了。

    ⑫就在春节前一天回老家的途中,他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在喊抓小偷,他想都没想一阵猛追,毫不犹豫地拽住了小偷,小偷气急败坏,回过身来拿起手中的刀向他刺去。老人看病用的救命钱追回来了,可小刘却倒在了血泊中。整个春节他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⑬我带着水果去看望他时,问他当时有没有害怕,他羞涩地点了一下头,又马上摇了摇头,说不怕,我当过兵,在部队训练过,就算有危险,我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去的,否则怎么对得起我穿过的那身军装呢?

    ⑭好一个热血男儿,就像那棵不惧风雨的白杨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白杨树,只要给它一片土地,无论风吹雨淋,无论贫瘠富饶,它都会努力地生长。每一个枝条,都合拢向上;每一片树叶,都闪烁金光;每一根树干,都高耸挺拔。不蔓不枝,随遇而安。树树无声,树树有声。就算秋来冬至树叶凋零,那光秃的枝条,也都枝枝透着锐气、迎着阳光。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与小刘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赏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但当他的目光扫到我书柜上摆放的那些藏书时,就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像被磁石吸住一般。

    3.请指出本文情节安排上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以“永远挺拔的白杨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葛 闪

    ①青藏公路,格尔木段。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放缓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

    ②那个叫作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时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次数多了,才渐渐地注意到丹增和她的母亲有个很奇怪的举动:每当看到斯太尔品牌的货车经过,都要一一拦下,然后打量开车人的面孔,好似在寻找某个人。

    ③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索性下了车,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端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不来了。

    ④我笑着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去。”

    ⑤丹增的母亲摇摇头,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五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

    ⑥原来,一年前,丹增的母亲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咐,术后要特别注意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已一贫如洗,哪有钱买营养品?

    ⑦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偷偷去公路上捡报纸、饮料瓶等卖钱给母亲补充营养。一天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们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将丹增拉到路旁,告诉她这样很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话,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是个很大的数目。

    ⑧丹增的母亲得知此事,待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很多司机就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

    ⑨“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逮着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

    ⑩“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我问。

    ⑪“她呀,她认得车的牌子是斯太尔,认得好心人的模样。”丹增的母亲指向丹增,“只要看到斯太尔,我们就拦下来看看,一辆一辆找,肯定能找到的。”

    ⑫“五个月?你们用五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摆摊点,就是为了找他?”

    ⑬丹增的母亲低下头去,有点不好意思:“是呀,丹增这孩子不懂事,接了人家的钱就呆住了,连个‘谢’字都没说。等缓过神来,人家已经走了。”“那你们找他是……”

    ⑭“我们穷,没什么回报的。只是想当着面,给他献条哈达,说声‘谢谢’。得了人家的帮助,总得表个谢意吧。”

    ⑮五个月的风餐露宿,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司机,就是为了说声“谢谢”,任凭我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母亲术后补营养,丹增马路冒险捡废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母女摆茶摊免费,只为寻找道谢好心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逮着了。

    3.第⑥~⑧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以“青藏公路上的等待”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