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17 题,论述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7 题
  1.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B. 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 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分别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和唐朝 B.春秋战国和汉朝

    C.三国时期和唐朝 D.都是唐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出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是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图:“藕…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它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2010年1月13日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的8名官兵被埋。中国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1年是周恩来诞辰113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下图所示,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其中“孵出小鸡”的准确理解是

    A.进行土地革命 B.发动秋收起义

    C.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召开遵义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细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届颁发,已历经百年。探究其历史,有利于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诺贝尔自然类奖(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奖)

    表一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

    (1)请说出上图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表一所反映的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主题二: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据材料概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并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说明诺贝尔奖评委会为什么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经济学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上书光绪帝的的奏折中,康有为摘引了《孟子》和《周礼》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主”符合“先王之制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其后的孙中山指出:“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的一次伟大的创举,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

    ——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希腊具有“一”与“多”两种个性特征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分析形成这两种不同政治制度差异的自然地理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主张在近代中国建立的政治制度,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含义,说明中国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取得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