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名篇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运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2)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4)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

    (5)        ,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6)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盂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居之安,则资②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

    【注】①居之安:所学的道理处于心中安固而不疑惑。②资:积累。③原:同“源”。

    (1)用原文词语填空。

    君子为学按照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做,这种方法就是“□”;锲而不舍地运用这种方法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这种过程就是“□□”;积累够了,自己能拿身边事物来印证学理的本源,这种境界就是“□□□□□□□□”。

    (2)概括上面选段的主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暴方子传

    俞 樾

    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犬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来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

    及归滑,贫益甚。

    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

    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头巡检暴式昭坚

    持节操,灰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有微劳,印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

    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

    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

    【注】①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 ②甪[lù]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母忧去官                     会:适逢

    B.每刻石表之                     识:认识

    C.刻以世                         行:通行

    D.有微劳,即行开复               俟:等到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廉洁的一组是(3分)                               (    )

    ①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

    ②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

    ③举荐贤守令数人

    ④然性傲岸,喜凌上

    ⑤未匝月,得米百馀石,柴薪蹊莱称是

    ⑥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干里,不私一钱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

    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 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

    C.暴方子风雅好学。在苏州,他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

    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3分)

    (2)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题。

    西江晚泊

    赵嘏

    茫茫霭镭欠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注】①西江:指长江的九江至南京段。

    ②赵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唐诗人,曾官渭南尉。

    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玛丝洛娃在狱中看见聂赫留朵夫,告诉他她被主人赶了出来,孩子死了。她不愿意提那些使她屈辱和苦难的旧事,最后聂赫留朵夫给她一些钱,她拒绝了,这让聂赫留朵夫感到陌生而失望。(《复活》)

    B.地藏庵的两个姑子来到贾府,受到宝钗的冷遇,便到了惜春的住处。她们说到修善果等,见能引起惜春的共鸣,便巧言激惜春出家。最后,惜春不顾大家的劝阻把头发剪了,执意要出家。(《红楼梦》)

    C.“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美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巴黎圣母院》)

    D.琴是新女性的典型。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柬缚,想学同学的样子把头发剪掉。在剪发遭到母亲反对后,意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决心走新的路,与觉民一起争取婚姻的自由。(《家》)

    E.查理来到索漠时,带着母亲留给他的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在动身去印度前,查理把盒子留给了欧也妮。因为这个盒子,老葛朗台差点和欧也妮闹翻。查理发达后,表示不在乎这个盒子。(《欧也妮·葛朗台》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3 题
  1.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堂吉诃德说:“那就是曼有利诺的头盔呀!你走开,单让我来对付他。你可以瞧瞧,我不用白费时间,一句话不说,马上就能完事,把我下心想望的头盔弄到手。”

    这是堂吉河德在准备出行的骑士装备时说的话。他得到头盔了吗?请简述这件事。(《堂吉诃德》)

    (2)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第(   )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周末,某高校新建的图书馆每个阅览室的书桌旁都围坐着前来读书的学生。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从建成到现在,每天能借出千余本图书,但借出的图书以考试辅导类为主。记考在调查中也发现:图书馆里,看文学书籍的人________________功利化的大学生读书使得大学图书馆成了功能上的备考场所。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存在错误,请予修改。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据2010年3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中固移动重庆公司总经理沈长富近日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如“3Q”、“bt”,还有“囧”、“槑”等。他认为青少年长期接触这些网络用语,会产生不好影响

    附:相关网络用语解释

    3Q:同英语“Thankyou”。

    bt:即“变态”。

    囧:古同“炯”,明亮有神。网友依字形引申为“郁闷、悲伤、无奈”。

    槑:古同“梅”。网友依字形引申为“很呆、很傻、很天真”。

    (1)请从沈长富列举的网络用语中举一个例子说明网络用语在构成或表意上的特点。

    (2)沈长富建议“屏蔽网络不良用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150 字左右)(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己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在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瑕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他爱上她,真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亠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荚。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抱有“奇货可居”的态度,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我在上文说过,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这种恋爱是否可能,颇有人置疑,但是历史上有多少著例,凡是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

    1.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从美学观点看,“自然美”这个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纯自然的美是不存在的。

    B.古松、高山、清水等一旦成为欣赏对象,就会因主观色彩而改变了本色。

    C.美存在于自然之中,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心灵的产品,与人的情绪等无关。

    D.各人的情趣不同,从一样的松、山、水等自然景象上获得的美感并不一样。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情人眼底出西施”是因为“情人”已成为恋人的欣赏对象,即使不美也觉得美。

    B.只要不带“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看花,花不论是邻家的还是自己的,都是美的。

    C.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带有占有欲,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

    D.极浓度的初恋者往往胸无纤尘,历史上不乏著例,不应质疑“柏拉图式的恋爱”是否存在。

    3.根据文意,请概述美感是怎样产生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马相伯:一老南天身是史

    徐百柯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阳人,父母均信封天主教,故出生即受洗为天主教徒。耶稣会神学博士,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从一场战争到另一场战争,这就是马相伯的个人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  

    百年间,他从容游走,留下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正如柳亚子诗云:“一老南天身是史。”  

    当年风靡中国的《良友》画报,历来凭借时髦的封面女郎吸引读者,却在马相伯百岁大寿那一期,以他的照片作为封面。此刻,这位老人俨然已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  

    作为教育家,马相伯“毁家兴学”的故事,已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3000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1902年,他以“中西大学堂”理念,创办震旦学院。“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1895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而震旦学院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梁启超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此后,耶稣会干涉震旦学院办学,违背学校的民主自治传统,引发“震旦学潮”。马相伯明确表示同情学生,并于1905年在吴淞另立复旦公学。“复旦”之语,出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  

    如果仅有一所复旦,马相伯或许不会作为一种象征,赫然出现在中国最流行刊物的封面上。举国上下对他的关注,还在于他年近百岁,仍一次又一次进行抗日广播演说,一次又一次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正如他的弟子、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伯先生所以能享大年,中国所以永久存在于世界,都在此。”

    面对如此尊荣,马相伯却有些落寞。寿辰之后不久,一日,胡愈之来访,交谈中马相伯沉痛地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胡愈之听后,感慨唏嘘,无以为言。  

    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的这些“叫声”。1906年,马相伯赴日,在日华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他慷慨激昂发表抗日言论:“噩耗传来,天地变色!国家危难至斯,诚达极巅……虽自顾老迈,亦愿勉励负一部分责任”。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4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在上海土山湾的居所“绿野堂”,已成为国人抵抗意志的著名象征。“七·七”事变后,他发表《钢铁政策》广播演说,呼吁国人立即行动,誓死抗击日本侵略。  

    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成为一代名联。  

    马相伯另一幅照片似乎更加有名: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书题“惟公马首是瞻”。  

    这张照片被收入包括中学教科书在内的大小历史著作,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照片上,马相伯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正中,尽现人瑞之相。(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马相伯的一生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他生于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死于抗日战争之际,历经民族多难,他本身就是一段中国历史。

    B.1900年,马相伯“毁家兴学”,捐出松江、青浦等地3000亩田产的全部家产,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创办了“中西大学堂”。

    C.马相伯心忧国事,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为中华复兴呐喊奔波,虽年近百岁,仍积极进行抗日广播演说,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

    D.作为一篇人物小传,本文对马相伯的叙写,除了通过正面描写来刻画之外,写了众多人物从侧面来衬托他身为教育家的高大形象。

    E.本文讲述了马相伯办学和抗日的感人事迹,叙述曲折有致,评点要言不烦,语

    言平实自然,并大量引用了名人的评价来肯定马相伯。

    2.文章写到马相伯与“七君子”的合影照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马相伯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一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句话具 有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作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高手

    刘学林

    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惟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诸熟。有时给失利者指点几步,无不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一天晚饭后,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田。卞群人重重叠叠田戌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身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因皇城,虽不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从旁支招格斗两回合,红帅之围遂解。之后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者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您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执绿子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迸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琅跄就走。

    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场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车,孔老越加出神入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本名字。寇兑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

    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众人明知孔老只观棋不对弈,却纷纷怂恿孔老应战,固然有为本土争气的因素,但也暗含有让孔老落败献丑的心理。

    B.孔老输棋众人以为是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孔老却面如死灰、汗迸如豆,可见他在心理上受到巨大打击,方寸已乱。

    C.孔老输棋后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表明他已心灰意懒,也是对二十年得不到提拔的无声抗议及对现有处境的不满。

    D.孔老输棋后由闹市搬到市郊居住,一方面是避免与对手相见的尴尬,一方面也是为了清修苦练,来日再战以挽回面子。

    E.本文语言精练,以短句为主,叙述简洁,对话含蓄,描写生动;内蕴丰富,主旨深刻,表面写棋事但处处不离人事。

    2.小说结尾说孔老是“异人”,在寇克看来,孔老“异”在何处?(4分)

    3.孔老输棋后“静卧繁思”,进而“大彻大悟”,他悟到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杜甫曰“会当凌绝顶”,苏轼云“高处不胜寒”,林则徐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