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 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 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 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市场经济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年以后,(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这主要是由于

    A. 价格革命的发生

    B. 东方商品的输入

    C. 经济危机的爆发

    D. 资产阶级的剥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土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做法

    A. 打击了中小工商企业

    B. 鼓励了私人投资实业

    C. 扩张了官僚资本势力

    D. 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 导致了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发现了“五四”后十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出现等史实。这些史实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 人民民主制度确立发展

    C. 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

    D. 新式教育推动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 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B. 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C. 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 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 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 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人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人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B. 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 西方商品涌人冲击自然经济

    D. 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掠夺

    C. 西方的黑奴贸易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学校不读四书五经;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革除老爷、大人称呼。这些法令

    A. 使广大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习惯

    B. 促进文化习俗向近代转型

    C. 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体系

    D.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

    ①工匠有一定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是

    A. 茶和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B. 生产茶、丝者获利甚丰

    C. 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日益突出。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通过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危机影响政治

    B. 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推动

    C. 工业化增强竞争力

    D. 重商主义妨碍了对外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 工具种类繁多

    B. 生产自给自足

    C. 注重精耕细作

    D. 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武夷茶的质量逐渐下滑

    C. 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

    D. 欧洲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三大改造完成

    B. 重点发展重工业

    C. 国民经济恢复

    D. 工农业均衡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 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民国建立后,……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质反映了辛亥革命

    A. 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 促进了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C. 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全盘西化

    D. 使民主共和的目标得以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

    材料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

    ——《手工业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1年克伦威尔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该条例规定:“从欧洲国家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产国船只载运;从亚洲、非洲或美洲进口的物品,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有关的殖民地船只运送到英国。爱尔兰或英国的殖民地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作为事实上的海上霸主,荷兰是不会轻易接受英国的公然挑衅的,在1652年5月,双方舰队在多佛尔海峡发生冲突,7月8日,英国向荷兰宣战,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了。1663年、1672年、1692年英国又先后颁布法令,旨在垄断殖民地贸易、阻止殖民地工业的发展。英国还垄断了殖民地的进口市场。北美殖民地主要从英国进口制成品和工业品,如英国议会1663年须布的法令禁止任何欧洲国家的货物输入殖民地,除非这些货物首先运抵英国港口,在那里交纳税款后方可由英国(包括殖民地)建造的并由英国水手驾驶的船只运入殖民地。1696年的《航海条例》除重申以前诸条例的主要内容外,又授予殖民地官吏搜查各个船只的权利,至于“列举商品”也屡有增添。

    ——王中宝《试论17世纪(航海条例>对英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为了防止外国谷物倾销,继续保持战时缺粮和通货膨胀造成的粮食高价,土地贵族把持的议会通过了新的谷物法。1815年谷物法规定,只要国内小麦价格每夸特在80先令以下,完全禁止外国谷物进口。1838年9明,曼彻斯特的工厂主们成立了反谷物法协会。次年1月,来自36个主要城市、代表五十万反谷物法分子的人们云集曼彻斯特,科布登在这次会上提出了联合行动的计划。3月,反谷物法同盟正式成立。1845年秋天开始了为期三年之久的爱尔兰马铃薯大灾荒,千百万爱尔兰人流离失所。10月中旬庇尔在一封信中说:防止全国饥馑最有效的办法是消除对进口的一切障碍。10月底庇尔召开内阁会议,建议立即暂停执行谷物法并召开议会。1846年6月24日上议院三读通过法案。至此,谷物法成为历史陈迹。……1849年,航海条例继而废除。

    ——摘自张云宜《评1846年英国谷物法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颁布一系列《航海条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颁布与废除说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2)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