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义和团首领于栋成发布的一则布告写道:“若辈洋人……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又想来瓜分中国。”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色彩十分明显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纲领

    C.认清了清朝反动本质 D.具有反侵略爱国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经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这表明中国

    A.良渚文化具有普世性 B.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C.旧石器时代水平较高 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刑侯墓)及铭文拓片。该墓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刑侯墓。该文物可用来佐证,西周

    A.宗法观念的浓厚 B.分封制的存在

    C.传统礼制的松动 D.冶金业的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部分文献对战国时期某学派的治国思想的记述。由此可以判断,该治国思想属于

    文献

    记述

    《赏刑》

    “禁止过,莫若重刑”

    《靳令》

    “富国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朝直道南起都城咸阳,北至云阳郡(今河套地区),其中在鄂尔多斯段,修建在洛河流域河谷大道和马莲河流域河谷大道之间的子午岭主脉上,居高临下,沿途驻扎兵士。可见,秦朝修筑直道的重要目的是

    A.传达政令 B.经济交流 C.天子巡狩 D.军事防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这一规定

    A.利于稳定经济秩序 B.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拓展了“市”的空间 D.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为“十六国”,其中曾经短暂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是

    A.前赵 B.前秦 C.后赵 D.北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陈寅恪先生评论,北魏孝文帝“变胡语、胡姓与胡名为汉语、汉姓与汉名,进入了汉化的实质问题,鲜卑贵族变为文化士族的道路打通了”。该评论认为孝文帝改革

    A.利于提高鲜卑贵族的文化地位 B.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

    C.改变了鲜卑族落后的游牧生活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世族模式和庄园经济,从西汉中后期以降的数百年间,困扰历代治国者,……东汉政权的羸弱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纷乱,无不与此有关。一直到(隋唐)科举制的出现,才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性根源。”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B.缩小了政治统治基础

    C.根除了士族门阀政治 D.维护了国家稳定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唐朝各地文臣出身的节度使或是纷纷被杀,或是狼狈逃亡,取而代之的或是地方武人,或是朝廷任命的武将,从而造成“天下诸侯,半出群盗,强弱相嗟……国法莫能制”的局面。这反映出黄巢起义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B.促使节度使职权的进一步扩大

    C.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裴耀卿为江淮都转运使,“益漕晋、绛、魏、濮、邢、贝、济、博(濮、贝、济、博四州皆在今山东境内)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漕七百万石”;天宝年间(742〜755年),韦坚为水路转运使,于“关中漕渠凿广运潭以挽山东之栗,岁四百万石”。据此可知,唐代前期

    A.山东成为京城供粮重地 B.由南至北的长途漕运发达

    C.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重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契丹国建立前,耶律阿保机保持着契丹人随水草转徙的习俗,随同迁徙的主要是其家属和近亲。之后“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余人,置为腹心部”,作为他四时迁徙的主要随从人员。这一调整的主要动机是

    A.改革契丹旧俗 B.维护王族地位

    C.增强皇帝实力 D.确立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代绘画色彩的淡化、构图的简略、题材的开掘所形成的作品观念,以及尚荒寒、雅逸、诗意的审美境界,共同构成了宋代绘画观念群落的整体面貌。”由此可见,宋代绘画

    A.受理学思想影响 B.注重写实的手法

    C.属于综合性艺术 D.凸显豪放派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太宗时,开始在枢密院中兼文武,以互相牵制。北宋中叶后,进一步以文臣取代武官。南宋时期也大致如此,文官大臣往往出任重要战区的统帅。这反映了两宋

    A.科举制度成熟 B.强调文武相制

    C.地方势力强大 D.部院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辽、金历史的记录。据此可知,辽、金

    A.照搬汉字辑录民族历史 B.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

    C.构建民族文化发展脉络 D.创制文字注重民族传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代小说《鬼生朝》载:万安街一孕妇产前猝死,入殓时生下儿子。为了喂养儿子,鬼妇常去闹市买饼,被有心人发现孩子在棺材中啼哭,女鬼夫家来人,抱回养育,幼儿长大后成为富商。该故事情节体现出

    A.鬼魂崇拜的原始信仰 B.阴阳和合的道教思想

    C.重亲情尚人伦的理念 D.重利轻义的时代风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朝是一个统—多民族的王朝。清朝统治者亦比较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是

    A.册封班禅和达赖 B.设置理藩院

    C.设立乌思藏都司 D.设立宣政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为1842〜1845年英国运到中国商品价值总量统计图,推动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是

    A.资本输出 B.协定关税 C.开放苏杭 D.设外务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73年,唐廷枢入主轮船招商局.对其实施股份制管理改革,重订《局规》及《章程》。同时在招集商股方面,唐廷枢等人都运用了他们在商界极高的声誉威望和多年来的经商经验,迅速取得成效。可见,唐廷枢在轮船招商局能迅速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

    A.具备丰富的航运业务知识 B.采用西式经营管理方式

    C.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机器 D.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1894年西方人创作的漫画《力量对比》(拿着武士刀的矮人代表日本,拿着长刀、虎盾的大汉代表中国)。其意在表明,当时  

    A.中国应战获西方支持 B.清军已做好战争准备

    C.中国国力不比日本弱 D.日军装备落后于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末,曾任清政府多个国家大使的曾纪泽主张“自讲商务,上下同心,与洋人争利,然后可免坐困之弊”。这说明他

    A.洞悉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B.注重对国民进行启蒙

    C.认识到商战对中国的影响 D.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历史学家钱穆说:“一派是康有为,他主张变法,不要革命;……另一派是章太炎,主张革命,不要变法。……在这两派中间,孙中山先生认为革命是非要不可的,而革命之后还要有变法。”据此推知,上述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资料统计,1914年8月,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总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 205元,而从1914年8月至1918年8月,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5个,资本总额为96434 327元。这—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北洋政府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B.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胡适在《新青年》五卷四号发表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说大凡一国的文化最忌的是‘老性’,‘老性’便是‘暮气’。一犯了这种死症,几乎无药可救。……赶快用打针法,打一些新鲜的‘少年血性’进去,或许还可望却老还童功效。”胡适旨在

    A.贯通中西文化 B.变革传统文化

    C.捍卫民主科学 D.张扬民族个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语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额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宜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汉代继秦之大一统,进一步经营、促进和巩固了中国的统一。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确立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休地位。儒家思想不但从精神层面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观念与民族精神,而且带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历史上,尽管中国社会分合无定,但是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却愈加强化,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心里底层的、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

    ——摘编自陈喜波、韩光辉《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至秦朝中国“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唐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瓷器制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无论是越窑生产的青瓷还是邢窑生产的白瓷,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深得世人喜爱。此时陶瓷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没有开拓国外市场,进行对外贸易的意图。之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外囯使臣、学问僧、商人纷纷前来中国,唐政府也曾多次向外派遣使回访,“唐三彩”和其他精美的瓷器作为礼品,交流到各国。自九世纪前后开始,瓷器作为大宗商品远销海外。

    ——摘编《论唐、五代时期陶瓷手工业的成就及瓷器外销》

    材料二  宋元时期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运销海外的瓷器品种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生产品种,其中越窑青瓷、龙泉窑系青瓷、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最受欢迎,出口量很大。外销瓷器的产地也比其摩末明显增多,福建、广东等地出现了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瓷器外销的过程中,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宋元时期朝廷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雍宁四年,宋太宗谴内侍八人敕书金帛,分四纲,分往海外诸国,邀请海外商户来华通商。除朝鲜和日本外,南亚、西亚等地的制瓷业也在中国的影响下先后发展起来,据史料记载,十三世纪的波斯瓷器上发现过中国式凤凰纹饰。

    ——摘编自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至五代瓷器外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瓷器外销的显著特点和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体。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摘编自韦庆远《中囯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加以评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政治体制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政治变革。与前两次政治变革相似,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近代中国进入了十年军阀混战的时期,共和理想破灭。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